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墅评
宽容“不完美当事人”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09:01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因为几句话,成了“职场低情商”的典型案例。舆论场上,有人认为她情商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告领导的状,调同事的班,拿自己的奖”,甚至有很多人呼吁辞退他。

张水华有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网友们也有对她的话发表意见的权利,在理性的范畴内都是可以的。但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共空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有节度的,互联网也很容易成为人们对现实不满和压力进行情绪宣泄的“泄压阀”,再加上传播平台算法推荐形成的“信息茧房”推波助澜,结果就是理性靠边站、情绪占高地,使得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一句话或行为,都可能被过度关注、几何级放大,在此背景下即使是一个小错也可能异化成天大的错。此事就是一个舆论放大镜效应的典型案例。

前有“续面风波”,现有“最快女护士”言论风波,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确实都在全民聚焦和审视中,掀起了不小波澜。两件事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风波都起源于当事人的“主动发声”,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他们亲手把自己送进了舆论的漩涡。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很难以旁观者的“看戏心态”去面对这两件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无可挑剔、无懈可击的,每个人都有“不完美”,都经不起无限放大。他们今天遭遇的,理论上是人人都可能遭遇的,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说错话、做错事。

所以,重点在于不能失焦,要事实至上,不能情绪至上,应该回归事情本源,营造一个宽容、理性、有边界感的公共对话环境,让容错心态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修养。否则,下一个被推进舆论漩涡,甚至社会性死亡的,可能就是你,也可能是我。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评论员 王彬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