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迎来国家标准。据《人民日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课桌椅除需满足课堂使用要求外,还应兼顾午休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对课桌整体长度、靠背角度、头枕尺寸、腿部支撑等方面均作出统一规范。
这一看似细微的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午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保障学生睡眠成为重点任务。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不仅明确学生睡眠时长,还特别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抓好孩子的睡眠问题,看似琐碎,实则至关重要。有过午休经历的人都清楚,趴着睡与躺着睡的体验天差地别。趴睡很难入眠,即便勉强睡着,也常因手臂发麻、颈背酸痛而提前醒来。长期趴睡,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视力下降,甚至压迫内脏,这不仅影响午休质量,更会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
近年来,多地持续推进“躺睡”探索,并将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广州全市中小学生“平躺睡”已接近全员覆盖;2024年1月,杭州钱塘区发布《中小学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同年9月,深圳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标准《中小学午休设备设施配备规范》。这些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总体看,先行地区在推行“躺睡”模式上,不仅体现出相对超前的人文关怀,也为国家标准的出台奠定了扎实基础,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健康午休的“基准线”。
当然,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推动其落地实施才是关键。从现实情况看,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受财力、资源等条件限制,加之部分学校教室空间有限,落地效果难免存在差异。值得期待的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已正式颁布,其中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小班化教学”在全国不断推进,这将为学校优化午休空间提供源头上的可能。
一桌一椅、一餐一饭,看似寻常,却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更体现出公共政策“学生友好”的导向。让国家标准走出纸面、走进每一间教室,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关,也离不开各级各地全力保障,全力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相信随着新“国标”的逐渐落地实施,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安心躺睡、健康午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