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为笔,运河为卷,智创未来。
从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形成标杆效应,到智慧网谷小镇集聚一批AI核心企业;从组建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引育优质项目,到“人工智能22条”政策精准扶持企业成长;从九大产业组团统筹资源,到30个商务社区提供全链条服务……杭州拱墅商务社区以组团式高效路径,通过资源整合、创新驱动和生态共建,在“集聚、引育、服务”三位一体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智能底座。
智慧网谷小镇北瑞科技大厦(杭政工出[2018]2号地块)
随着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实施、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提速,拱墅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打造“人工智能引领之区”,到2030年全面形成“一轴一核两翼六融合”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国算谷”初具规模。
数智集聚
打造AI时代数字经济“综合体”
千年大运河,科创正当时。作为拱墅区提升产业能级、助推产城深度融合的主平台,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科创激励政策、赋能45个园中园、深化产业链建设,促进科创与产业融合,打造AI时代的数字经济“综合体”。
平台引领,创新要素引集聚。在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的发展版图中,北软商务社区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构筑起AI企业扎根生长的强磁场。浙江大学落地拱墅的首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杭州全息智能技术研究院,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院已成立五大研究中心,仅1年便入驻25家企业(含4家国高),实现人才、项目、科研等创新要素的高效聚合。依托该平台,缔特信息、杭州迈达等细分领域先锋企业加速集聚。新中大科技、博采传媒、托普云农等行业领军企业将AI深度融入多元场景,在大运河畔共同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组团共进,数字产业集群强。北软商务社区联动网谷慧创(智新)商务社区、文晖街道新和平商务社区聚力数字经济组团式发展,逐步形成“摸底—赋能—借鉴—合作—长效”链条,促进数字经济企业从“零散分布”向“组团共进”转型,常态化开展组团式互学互鉴活动,提升企业个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携手共赢”转变。作为“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一期先行区,北软商务社区以“实的空间+智的服务”为核心,目前已初步完成芯空间展厅改造及企服中心提升方案,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夯基垒台。
精准服务,产业聚势促腾飞。北软商务社区发挥红色“晓跟帮”助企小管家队伍力量,对辖区企业逐层逐户走访,精准对接需求,引导优质科创企业回归;线上发挥“墅企高新E站”数字化平台效能,不断完善“1+2+N”增值服务体系,线下依托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推出“数字经济创新研发一类事”特色服务,目前通过“一网通办”高效办结900余件政务服务事项;打造“暖企·家、助企·行、惠企·通”及“北软聚能研习社”的“3+1”活动体系,开设“AI实操训练营”热门课程,提升企业获得感与商务社区黏性。截至目前,北软商务社区已培育省科小63家、国高6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17家。
产业赋能
以孵化培育解锁生命健康产业密码
戴上脑机接口智能头环,玩着“游戏”就能完成治疗;借助AI“大脑”,60秒即可完成宫颈癌病理切片25亿像素全切片细胞图像分析……在拱墅区东新街道,AI技术正深度渗透生命健康产业链各关键场景,聚焦人工智能企业引育,构建生命健康产业链驱动下的“教科人”一体发展生态,为拱墅“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搭协同机制,筑培育根基。东新街道以“凤栖东新·智创未来”的发展理念,成立凤栖智创·东新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共同体,形成“一谷两院五平台”发展格局。作为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港理大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两大高能级科创平台承载地,凤栖谷商务社区锚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方向,根据产业链中AI医疗设备研发、数字疗法创新等不同类型,细分领域建设联合党组织,以党建为纽带,依托平台产学研优势,建立校地企合作机制:整合高校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共建重点实验室与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中试转化的全链条支撑,加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资源集聚。
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
优服务举措,全链条孵化。在企业引进上,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定位,打造“凤栖智创服务超市”,整合高校智库、政策咨询、场地对接等服务,全年吸引15家“墅企”回归、54家科技企业落户。在孵化培育上,东新街道设立2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筛查、新药研发等生命健康领域的产业化;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实行“一企一策”,精准解决企业难题;联合浙工大团委、创业学院等,共同打造工大校友创新园、在校生创业学院,重点孵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项目,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周期孵化体系。
融教科人才,强发展引擎。凤栖谷商务社区发挥两大研究院及周边高校资源优势,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需求,推动教育、科研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派格生物的慢性病新药PB-119从实验室走向港交所,正是共同体建设进程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东新街道联动浙工大未来技术研究院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联培基地,通过定向招聘、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推出“东新英才”计划,对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多维度校地合作,为区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升级注入动力,不断强化“教科人”一体化发展。
精益服务
高水平打造沿莫干山路科创聚落空间
人工智能企业集聚需要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围绕区高质量发展“6+1”专项行动和街道“双十攻坚”专项行动要求,聚焦科创引领提速、经济稳进提质、营商环境提优等关键领域,开展高水平打造沿莫干山路科创聚落空间行动。精准招引,推动产业集聚,强化服务保障,目前已有19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科创聚落空间。
要素聚能。对接高水平科研团队,吸引国家杰青团队落地,注册成立杭州氢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科创发展注入高端人才力量。依托“大运英才”政策着力引进优质人才,今年已累计上报7人。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同浙科大、邮电学院等高校及华为、移动等科技龙头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畅通产学研转化路径。
营商护航。建立企业动态台账,精准掌握经营状况与发展需求,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举办“‘墅’说AI新可能 赋能正当时”等科创政策活动两场,邀请拱墅区科技局等区级部门走访金诚工程造价等企业,针对研发投入费用进行政策申报指导,帮助企业熟悉政策、用好政策。对接市人社局,对大创空间评审硬件建设及大学生创业者入驻进行技术指导。此外,米市巷街道借助墅企回归攻坚行动,吸引企业迁入。截至7月,科创企业已回归66家,增强科创产业集聚效应。
链条提质。立足街道传统建筑、商贸、商务服务等行业优势,按行业分类举办建筑、文创演艺等“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活动3场,邀请辖区企业共探科技赋能场景建设,引导AI企业与传统企业合作发展。而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米市巷街道积极布局AI应用,试用集咨询导办、业务办理、政策解读于一体的“数字员工”米小巷,精准回应政务咨询,升级服务模式,同时以“人工智能+”项目为牵引,引导相关企业落地辖区。
人工智能,决胜未来。下一步,拱墅区将紧紧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商务社区组团式发展成果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发挥科创人才叠加优势,打造具有拱墅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