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开始后,杭州西湖景区客流持续高位运行。近些天,不少市民、游客在西湖的不同景点邂逅了一群特殊的“警察叔叔”——“AI警员”。
今年,西湖景区构建了“水上探、陆地守、空中控”的三维智能安防体系。这个长假,“AI警队”首次集结:水下仿生机器鱼精准探幽,警用无人船全域巡航,陆地智能履带车穿梭山林,机器人义警多点位保障,空中无人机群实时巡逻……现代智慧警务与山水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一道西湖新风景。
“水上智能搭档”数据互补
合力守护生态与安全
守护西湖水域的生态与安全,是景区安防工作的重中之重。长假期间,一对“水上智能搭档”的“上岗”,让水域守护既提升了精准度,又扩大了覆盖面。
10月2日上午,西湖景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龚英强正在湖边调试设备。只见一条通体灰黑的仿生机器鱼在水中摆动着“尾鳍”,搭载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在水体中快速扫描,仅用2分钟就锁定落水物品的位置,并将坐标同步至岸边的指挥终端。在前不久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举办期间,这款仿生机器鱼在网络上“火出圈”,但这个“水下侦探”的主要能力并不是打捞。作为景区公安部门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生态卫士”,它的“本职工作”是“生态监测员”——实时监测水温、pH 值,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预警;遇到鸳鸯栖息地或鳜鱼等水生生物活动区域,自动减速绕行,避免惊扰;精准识别外来入侵物种,为西湖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除了仿生机器鱼,还有一个“全域哨兵”活跃在西湖之上。在西湖外湖区域,一艘蓝白相间的警用无人船定期沿着预设航线自动巡航,船身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360度拍摄水面情况,配合水质传感器与仿生机器鱼形成数据互补。夜间巡逻时,船尾的搜救照明灯能照亮对应方向10米范围内的水面,一旦发现游客落水或漂浮物,可立即向指挥中心发送定位,并投放救生浮具。“以前我们的巡逻艇覆盖不了浅滩区域,现在无人船能穿梭在芦苇荡、近岸浅水区,实现及时救助。”西湖水上派出所民警刘西建说。
“车+杆+机器人”联动
补齐山林与近岸安防短板
北高峰、宝石山等山体,以及西湖岸边各亲水平台,一直是景区安防的“难点区域”。这次,“AI陆战警员”的联动有效补齐了山林与近岸安防的短板。
昨天上午,在灌木密集的北高峰山腰,一台通体黑色的智能履带车正在平稳攀爬。它的全地形底盘能轻松应对30度陡坡,且不易打滑;车顶的红外热成像仪不受树木遮挡影响,可清晰捕捉山体中的异常热源,无论是迷路游客,还是未熄灭的烟头,都能被实时识别。“南高峰的溶洞区和灌木林以前最让人头疼,白天民警钻林子怕漏看隐患,晚上光线暗,来回巡逻两小时也只能覆盖一小片区域。”生态警长刘钰萍说。如今,这台“巡山卫士”发挥出了“多面手”的本领——激光雷达可实时建图避障,避免碰撞游客或古树;气体传感器能精准监测山林间的异味泄漏,防范火灾风险;底部的金属探测仪可识别爆炸物等危险品,搭配机械臂能直接抓取处置,无需民警冒险靠近。“它还能和指挥中台实时联动,发现异常后画面同步传回,我们到现场就能直接处置,效率至少提升50%。”山体警长姜家明说。目前,智能履带车在北高峰试运行,未来将逐步覆盖宝石山、南高峰等区域。
在景区各亲水平台,水下可视化打捞杆已是市民、游客心目中的“资深明星”。10月2日,一名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断桥拍照时,装着身份证和相机的背包掉入近岸浅水区。一名义警取出打捞杆,将前端的高清摄像头和机械爪伸入水中,通过杆体显示屏清晰看到背包位置,仅用1分钟就将背包完好捞出。“这根‘打捞神器’大家都很熟悉,这几天已经帮游客找回20多件遗失物品了。”巡逻民警说。
另外,在白堤、六公园等重要点位,机器人、机器狗加入义警队伍,协助民警开展常态化巡逻和反诈宣传。未来感十足的机器义警时而挥手致意,时而转圈卖萌,吸引着市民、游客上前合影“打卡”。
无人机群巡航“洞察全局”
织密人流管控“天网”
断桥、苏堤、白堤等核心景区,是长假期间人流最密集的地方。6架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巡航编队”,成了这些区域的“全局指挥官”。
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无人机群会围绕断桥、苏堤等重点区域开展360度无死角监测,机身搭载的AI人流分析系统可实时计算区域内的人流密度。“断桥区域人流密度已达每平方米1.2人,请游客向白堤方向有序分流。”昨天上午,当系统监测到断桥人流接近饱和时,无人机立即启动智能播报功能,清晰的提示音覆盖整个桥面,指挥中心则根据传回的实时画面,调配周边警力引导分流。
“如果靠民警在桥上喊话,声音传不远,后面的游客根本听不见。”景区公安指挥中心民警介绍,无人机的空中喊话不仅覆盖范围广,还能调整播报内容,比如遇到老人、小孩走失,可实时播放寻人信息;发现游客翻越护栏,能及时提醒劝阻。长假前三天,无人机群已协助疏导高峰人流12次,断桥、苏堤等区域未发生一起拥挤险情,游客通行效率提升近30%。
从水下的“生态监测员”到陆地的“巡山卫士”,再到空中的 “全局指挥官”,西湖景区的三维智能安防体系既体现了科技的 “速度”,也传递了服务的“温度”。“一直以来,我们守护西湖靠的是腿勤、眼尖,现在有了这些AI搭档,我们的腿更‘长’了、眼更‘亮’了,不仅能护好市民、游客的安全,也能守住西湖的绿水青山。”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