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浙江打造低空旅游经济“空中揽胜”假期新体验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09 11:55   

“直升机即将启动,请您抓好扶手……”国庆、中秋假期,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景区的直升机飞行营地内,来自杭州的游客正在体验“空中观瀑”。直升机缓缓升空,只见青山叠翠,百丈漈瀑布如银练倾泻而下。

“换个高度看风景”的玩法,正让文成县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通过“空中+地面”双线联动,提升游客体验。

不仅是文成县,放眼浙江,“空中揽胜”已成为假期文旅消费的热门。

在海宁市,“空中观潮”颇受欢迎。这条9月底开通的航线,为游客提供近两小时的空中追潮体验。“直升机全程追踪潮水动向,交叉潮、一线潮等形态尽收眼底。”云翊航空创始人李天说。

空中追潮走红,进一步延伸了低空经济价值链。“目前飞行培训业务已启动,配套服务建设也在积极推进。”李天介绍,直升机观光、滑翔伞等业态带动了维修保养、飞行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集聚,正逐步形成完整的低空文旅产业圈。

新鲜体验,丰富业态,低空旅游正为浙江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将目光瞄向天空的文成和海宁,是浙江发力低空经济的缩影。

这一以民用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掀起“向天空要增长空间”的热潮——全国超30个省级行政区竞相布局万亿级市场新赛道。

浙江目标清晰——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4月初,以县域为新支点,浙江公布11个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重构全域空中版图。

当头顶的天空与脚下的土地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政策端、产业端加速共振,浙江“飞”速布局低空。

从小县到大城,勾勒产业版图

从政策文件里的“高频词”,到广袤大地的“热力图”,如今在浙江,从小县到大城正积极向天空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11个设区市中,杭州、宁波、温州等8个市已出台三年行动方案,47个县(市、区)将低空经济纳入政策规划,占比达52%。

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凭空乍起。以块状经济闻名的浙江县域,有着敏锐的产业嗅觉。

绍兴新昌的“起飞”,源自抓转型先机。2014年,新昌支持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从传统制造转向通用航空,历经10年成长为国内通用航空飞机制造龙头企业。瞄准民用无人机市场,新昌引进和培育零零智能、氢鹏科技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懂得抓机遇,也懂得发挥自身资源禀赋。

相较于城市,县域往往有更好的空域资源。当通航产业发展东风吹来,浙江多个县(市、区)下好“先手棋”,形成特色集聚区。

杭州建德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拥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低空空域资源。2006年建成通航的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成为全省首家取得A类民用机场许可证的通航机场。依托该机场,2013年,建德进一步改造当地钢铁厂区,打造航空小镇,发展低空文旅等业态,带动无人机、eVTOL等发展。

从各自探路,到组团出道。覆盖11个设区市的县域“先飞区”试点再度蹚路,带动全省低空经济新一轮发展。

“这是具有前瞻性的落子。”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在他看来,县域作为切入点,体量适中且禀赋各异,通过赋予其先行探索权,将快速积累可复制推广的浙江经验,为浙江乃至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提供真实参照。

经过县域“先飞”,浙江在空间布局、产业链条等方面渐生出较完备的“羽翼”。

去年以来,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李幼芸在全省调研低空经济,她勾勒出当下浙江低空版图:

空间上,浙江目前已形成“市级引领+县域特色”的递进布局,杭州为引领,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等多地协同发展。

杭州作为全省龙头,不仅集聚近400家低空相关企业,也是场景应用先行者。2019年,迅蚁科技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牌照。2020年,杭州入围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率先探索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

台州通过早期引进航天彩虹和北航长鹰,在大中型无人机研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台州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荣东表示,在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台州已形成包括无人机整机制造、配套装备及检测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竞逐低空,浙江各地串珠成链,一条低空经济产业链赫然成型。

浙江省经信厅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低空制造产业规模近百亿元。“我省已基本形成上游零部件及材料、关联装备,中游通用飞机、无人机等整机,下游应用服务等一条产业链。”李幼芸说。

最新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中,浙江与北京、江苏、四川位居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从生产到场景,挖掘低空价值

在湖州德清雷甸镇,长三角首家飞机“6S”店落成首周,就成交两架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浙江星空翔业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一峰介绍,该店涵盖维修、航材、培训、金融、托管业务,“到店里学飞行、买飞机,可以一站式搞定。”

“我是从‘地上跑’转型到‘天上飞’的。”10年前,许一峰的公路客运业务持续萎缩,一篇通航产业报道启发他投身私人飞行市场,公司已累计培训学员超260人。在他看来,低空产业有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来自中国民航局的数据印证了许一峰的想法: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至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从国际通航产业发展看,欧美的在册机场、在册通航航空器数量都远远领先,有庞大的私人飞行、通勤航空市场。

我国通航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朱克力认为,以eVTOL和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兴航空器发展,中国与欧美特别是中美技术路径各有侧重,基本处于并跑竞速阶段。

专家与业内人士预测,低空经济是下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万亿前景来自“创造+重构”——对市场需求的创造性满足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提升。

最直观的表现是新制造催生出新消费。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企业敏锐捕捉需求,以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在浙江零零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记者体验了爆款产品哈浮飞行相机X1,这款相机不需要遥控器,在手上就能起飞。

与传统无人机相比,只有百余克重的机身集成AI、自动跟拍等“黑科技”,没有操作门槛,普通人可快速上手,适用于骑行等场景的记录拍摄。产品推出后获得国内外市场青睐,2024年产值近3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目标是年出货量破千万台,拓展更大的全球市场。”

“核心在‘造’,关键在‘用’。”陈荣东认为,各类航空器固然是低空经济主角,起到产业牵引作用的还是规模化场景应用。

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学院智能工程系主任张新丰分析,我省数字经济发达、多山区海岛的地理环境,为探索低空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

绍兴越城发展“低空+出行”“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场景应用。该区常态化运营长三角首条低空公交航线之后,又开通了4条低空载人观光航线,今年“五一”假期单日飞行最大客流量达165人次。今年还新增了城市低空物流航线7条,空中血液、医疗物资、检验标本运输航线6条。

携手入选先飞区试点的舟山普陀、岱山和嵊泗列岛,开拓多种海洋应用场景:普陀打造“低空+海事服务”“低空+岛际物流”“低空+海岛文旅”三大场景;岱山加快推进“低空+海洋综合治理”改革;嵊泗在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观光等领域先行先试。

在“用”的探索上,浙江转化数字化基因优势,探索打造低空物流等应用。

电商物流发达的杭州余杭,不断上新多元化“低空+物流”场景,已布设6条低空即时配送航线,覆盖乡村、科创园等场景,配送用时平均可缩短50%。

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则是开拓低空业态的又一独特试验场。

新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汉斌表示,新昌已搭建覆盖全县的无人机低空巡查指挥平台,年飞行1万余架次,在地理信息测绘、巡查巡检等方面实现“智慧治理”的转型升级。

“浙江更像是一个场景创新策源地和商业化加速器。”朱克力认为,场景应用深度开发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是浙江角逐低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