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寻光良渚 | 再赴文明之约 共绘美好未来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23 09:23   

10月20日,第三届“良渚论坛”闭幕。3天时间里,中外嘉宾齐聚良渚,在思想碰撞和交流互鉴中深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共绘人类文明发展美好蓝图。

第三届“良渚论坛”举办期间,来自哈萨克斯坦、泰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走进良渚博物院,戴上VR眼镜,沉浸式感受良渚五千年文明。

美国宝尔博物馆馆长 肖恩·奥哈罗:太让人震惊了,良渚的玉琮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美完全超乎我的认知,很难想象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是如何做到的。

连续三年的“良渚之约”,让论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今年,共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300多人参会。三天时间里,共开展11场主题对话,7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探寻远古文明的深邃与辉煌,探索遗产活化的创新路径。会上,良渚发布了新发现的20多条水坝遗迹,进一步证实了水利系统与良渚古城的关系。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赵辉:有了一个很要紧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良渚古城,这个城里边居民,它的社会结构、社会等级的划分,提供非常多的资料。

法国国家预防性考古研究院创始主席 让·保罗·德穆勒:良渚是研究早期社会复杂性进程的绝佳范例,中国在保护文化场所和遗址上所做的工作非常出色,这些考古进展让我们对人类文明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年来,良渚论坛已成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搭建起了多元文明平等对话、深度互动的桥梁纽带。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主任 尼古拉·马西尼:我打算回去后组织研讨会,将我在良渚论坛上的所见所得分享给国内的学者,希望把在中国学到的考古经验,运用在我们国家的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中。

西班牙圣克鲁斯博物馆馆长 塞拉诺:中国对于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方法,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交流分享,让我们知道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保护工作,这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中国蓝新闻记者 谢熙瑶 邵岩清 汤嘉旸 王超栋 许勤 邵大望 余杭台  编辑:陈周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