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字招牌”之一,在今年的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中,全球化也是上榜浙企的又一亮点。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含金量仍在稳步提升。
在华友总部,一场与印尼团队的产业发展对接会,正在举行。进入10月,位于印尼北马鲁古省的华越项目启动“百日冲刺”攻坚。作为华友在印尼投资的首个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目前的产量已达到设计产能的139%。

华越镍钴(印尼)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黄善云: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产量这方面还是进一步提升,实现稳产高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贸易形势日趋严峻,华友的全球化版图却持续扩大,先后进入了印尼、摩洛哥、津巴布韦、匈牙利等国。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投资海外项目26个,备案总投资超过111亿美元。

浙江华友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 陈 颖:能源金属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我们从5年之前,就开始去布局我们的产业链。

同样逆势出海的还有菜鸟,走进位于杭州的菜鸟集运一号仓,一个个格口正分拣发往世界各地的包裹。随着“双十一”等购物季到来,企业预计四季度订单量增长约30%。尽管中美贸易摩擦眼下对跨境电商造成不小冲击,但菜鸟仍持续在全球布局新海外仓,升级“全球5日达”服务等,物流网络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菜鸟跨境物流欧洲业务负责人 李 硕:海外快递目前拓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里面包括了像法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等在内的9个国家,非阿里系的单量从今年的4月份到现在也提升了超过200%。

从产品到服务,浙江企业坚定全球化战略,放眼世界、整合资源。今年以来,浙江民企持续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覆盖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30多个细分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及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张榜单中,上榜浙企的境外投资已遍布全球六大洲。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 肖亮:通过“走出去”,能够最大程度挖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外贸需求,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更好地应对当前贸易复杂,包括贸易摩擦战略的一系列问题。
浙江民企不仅靠优质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更以技术实力和标准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在公元股份有限公司,一批今年新获NSF国际认证的工业阀门即将运往巴西。

公元股份有限公司美洲大区经理 王 杰:我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能拿下1/2寸到12寸全尺寸认证的供应商,我们实现了1至 9月份同期销售金额翻番的这个成绩。
眼下,公元股份不仅主导起草了百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发布了两项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塑料管道行业主导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引领,浙江民企“走出去”的含金量不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出口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增速9.4%,对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96.6%。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全球经贸规则研究院院长 程惠芳:浙江的民营企业从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再到投资的国际化,还到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所以在价值链里面民营企业是在持续升级的,这样我们才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