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浙江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乡村发展活力更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更高。

这两天,杭州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的网红打卡点——“梅里探柿”,频繁登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1000多棵古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碧绿的茶树间游人如织,高峰期日均游客量超15000人次。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村民 俞建康:越来越热闹,饭店、宿舍,农家乐、商店这一系列的话也带动起来了。

文旅流量也给当地带来了发展增量。村民家里的土鸡、土鸭被预定一空,旧鸭棚改造的“鸭棚咖啡”店里,游客正在排队购买“鸭屎香”咖啡。

鸭棚咖啡主理人 陈小卉:营业额最高的时候也可以达到10多万一个月。

而就在五年前,横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只有30多万元。借着当地深化“千万工程”的契机,村里成立了强村公司,一边美化村庄环境,一边围绕“柿子、稻子、院子”打造文旅新业态。5年时间,村集体年收入增长了十几倍,达到500万元。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党委书记 傅临产:让我们老百姓能增收,拉近我们与城市居民的差距,真正实现城乡共融跟城乡共富。

横一村的蝶变,是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宜居乡村;通过培育“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我省还专门规划“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并出台全国首部 《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为“千万工程”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 潘伟光:“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整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今年,我省启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实现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联合周边7个村庄,成立了“大三星”片区,精心设计了多条线路,将田间采摘点、“桃花源记” 打卡点等散落的文旅资源串联起来。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某农家乐负责人 王周杰:有各种业态,大家都集合在一起,那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对我们乐园是一个加分项。接下来,我们这边可能要设大概二三十个打卡点。

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冯晓根:以全域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为目标,真正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践之路。

五年来,我省建成单条产值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全省城乡收入比从2021年的1.94缩小到1.83,连续40年稳居全国省区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