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五分钟就能入托,每月只要花1000元,还有医生入园坐诊,真是太香了。”刚搬到拱墅区宸鹭香舍小区的“90后”宝妈禹女士,发现家门口的东新实验幼托园“近、廉、优”,为她重返职场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份“近而优”的托育服务,正是拱墅区推动“幼有所托”向“幼有善育”跨越的生动写照。
“做加法”“下细功”
幼托一体缓解“带娃焦虑”
走进东新实验幼托园,入口处的“菊花魔法花园”立刻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秋日气息。园内“涂鸦墙”“一米镜”“豆豆游戏场”……这些都是婴幼儿启蒙与日常的活动空间。

看着31月龄的小宝在沙盘里玩得不亦乐乎,禹女士特别高兴,“比起老人在家一个人带,托班有更专业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家是高需求宝宝,这里可以满足他的社交需求。”禹女士说,后续还想在这里读幼儿园,幼托一体幼儿园解决了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像禹女士这样为托育难题奔波的家长,东新实验幼托园园长周蕾在近四年里接待了足足几百位。
“几乎每年开学季,托班的咨询电话都会被打爆,入托需求量一直很大。”周蕾介绍,作为幼托一体化的公办园,园区也一直着力解决家长的“衔接焦虑”,从托班直接升至小班就读的幼儿比例超过80%,很多家长就是冲着“不用换园”的便利来报名的。

托幼一体化的推进,不仅要在托位总量上“做加法”,更要在服务质量上“下细功”。2023年起,东新实验幼托园主动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医教结合实践基地”。
幼托园副园长施玲玲表示,“医院的儿科医生会定期入园坐诊,为孩子做健康检查、开展健康科普;园里的老师也会接受医院专业培训,学习幼儿急救、常见疾病预防等知识;同时,园方也会融合教育资源和医疗知识对在环境、保育、保教等方面开展专业化合作,让托育更科学、安全,真正实现‘园医联动’。”
“10分钟入托圈”实现全覆盖
幼有善育延伸至更低龄段
东新实验幼托园的实践,绝非个例,它是拱墅区“幼有善育”的生动回应。
“2023年以来,拱墅通过‘新建+改造’完成97所园区适托化改造,新投建公办园均按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四学段规划设计建设。”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托班170个,普惠型占比达96.2%,“10分钟入托圈”实现18个街道177个社区全覆盖。托幼一体托位占比已提升至70%,超额完成65%的工作目标。“十四五”期间,入托幼儿数从525人激增至2679人,家长满意度超95%。
3岁以下婴幼儿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托育也绝不是简单的小班往下延伸,而是需要专业体系支撑的民生大工程。

当前,拱墅区学前教育已成立起由6位特级教师组成的“大运河学前智荟团”,集特级导师之力培养骨干托幼教师。同时,依靠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智力支撑,开展专项研究,已出版发行多项托育建设成果。
这种模式,让托育服务跳出“看护”的单一维度,真正实现“育”与“护”的深度融合。

当然,拱墅区向下探索托育服务不止于此,而是将触角向更低龄段延伸——今年在全市范围最先开设了“周末亲子园”,打造家门口免费早教圈。全区74所公办幼儿园的129个园区,面向周边0-3岁婴幼儿家庭开放。
从“10分钟入托圈”全面覆盖,到“周末亲子园”创新探索,拱墅区以托幼一体化服务为支点,正不断擦亮“运河边的幸福童年”特色品牌。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份对学前教育的美好期待,或将成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拱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