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22座城市共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长三角,数字浪潮澎湃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17:12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精英云集的大会,献上我的主持首秀!”11月8日,在乌镇举行的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主持人——AI机器人小e。

在充满“AI味”的大会现场,22座城市共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一份《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5)》、三座长三角城市的转型实践、一个长三角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池,从不同视角描摹出数字长三角的轮廓。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既是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数字中国建设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国数字化最具活力的增长极,长三角如何创新探索?

数字化水平领跑全国

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遇上奔涌的“数字中国”浪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会议现场,《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5)》发布,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军用多个关键词解读数字长三角的建设成果。

底座先行。2024年长三角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2万个,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建成32个千兆城市,智能算力总规模全国领先,“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1+4”算力平台启动互联互通。

产业领跑。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备案大模型数量首次超过京津冀,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的近半壁江山,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3%,卓越级的智能工厂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智享民生。居民服务“一卡通”事项拓展至113项,近3200家文旅场馆实现一卡通游、异地共享,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4.2万亿元,占全国的三成。AI眼镜、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品不断涌现。

……

“数据传输已经达到毫秒级时延的速度,我们在网上冲浪时,获得感满满,背后就是数字长三角基建的支持。”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进一步解释。长三角GDP占全国五分之一,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占全国比重超四成,足见数字产业的强劲动能。

面向人工智能重塑全球格局的新趋势,《报告》还提出了多个“十五五”发展愿景,包括数字基建更联通、科技和产业更融合、数字民生更普惠、数字文明更包容等。

此外,数字消费和数字出海备受期待。

“发展数字消费,要拓展沉浸式文博空间、虚拟历史街区、交互式演艺等‘科技+文化’的新场景,研发智能穿戴、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让文化更鲜活、场景更智能、体验更沉浸。”李军说。

数字出海也有新机遇,《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前沿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加快构建技术、终端、服务协同发展的开放生态,推动中国的数字企业、产品与标准走向全球,让更多“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落地生根。

城市错位竞逐数字赛道

“我们愿与长三角兄弟城市一道,共同探索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范式。”在会上,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这样倡议。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正携手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通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找到各有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常州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力——拥有雄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全球每十辆新能源汽车当中就有一辆搭载着常州产的动力电池。今年,全市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新能源的下半场必定是比特经济和瓦特经济的深度融合。”周伟说。用AI赋能电池产业,不仅让检测的效率提高60%,更让电芯失效率降至十亿分之一。“比特经济驱动瓦特经济”,正在催生生产力革命。

“黄山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最大的资源就是独一无二的场景优势。”黄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毅表示。

他带着多个亟待解决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向业界“出题”:“赛博登山”,需要更舒适耐用的可穿戴智能登山助力设备;“AI伴游”,需要在密林深谷中精准定位、提供导览;“虚实结合”,借助XR技术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与仙侠奇幻题材作品结合,提供新奇旅游体验。

“我们将安排场景创新顾问,在资源对接、商业合同、投资融资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欢迎大家与我们开启追梦圆梦之旅!”他向长三角数字企业发出邀约。

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表示:“我们相信,开放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温州全面打通493家单位的数据,争取医保、司法等27项国家数据汇聚温州,归集公共数据超960亿条次,集聚关键生产资料。

在第四届全球数贸会上,温州集中发布了涵盖制造、教育、医疗、交通等23个行业的垂类模型。谋划建设以绿色低碳五万卡(万卡,算力集群单位)级的智算中心等为代表的智算中心项目,系统性布局算力、数据、算法三大支柱。

会上,来自长三角的20座合作城市共同发起长三角“AI+”城市合作倡议,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区和开放合作枢纽。

培育数字企业新力量

如何让广大传统企业融入数字化潮流?“长三角数字化服务商资源池”将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多支持。

“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碰到‘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秘书处上海秘书长徐龙章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启动建设资源池,已遴选出549家优质服务商。

这些服务商涵盖咨询规划、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经营服务等5个维度。“我们还聚焦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器械制造等长三角有优势的十大产业,确保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技术先进,还能适应行业需求。”他介绍。

目前,资源池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比如,推动228家制造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规上中小企业平均改造成本降低约33%,带动企业工业投资近5亿元;上架300余款“小快轻准”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生态聚集初具规模……

“我们将推动资源池跟长三角城市进行深度对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低成本、轻应用、快部署的服务套餐,助推中小企业普惠转型。”徐龙章表示。

数字化不仅能给传统产业装上“大脑”,也能培育全新产业。数字经济中的“瞪羚企业”,个头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代表着数字经济新增长点。

会上揭晓了《毕马威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暨数字经济瞪羚企业(潜在)榜单》,80家长三角企业位列其中。上海以27家榜单企业居于首位,覆盖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8个赛道;杭州以10家企业位列第二,6家企业聚焦不同行业的“数实融合”,实现平台和产业的双向赋能,体现出杭州在电商平台经济和数字服务领域的深厚积淀。

“在创新能力上,这些‘瞪羚企业’呈现出专利高产与高质并存的特点。”毕马威中国长三角创新与科技协作合伙人、毕马威中国杭州办公室首席合伙人靳阳说,将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资、高技术人员占比以及快速迭代,构建了可持续的商业“护城河”,从而获得资本的认可,将是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