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乌镇脉动丨AI与互联网的未来之问:技术重塑下的社会变革与人类生活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17:12   

当新一代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人的生活时,我们不禁发问,未来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将走向何方?它们又将为世界带来哪些变革?

11月8日上午,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和“下一代互联网”论坛现场,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齐聚一堂,试图勾勒出未来的答案。

下一代互联网论坛现场 记者 孙婧宜 摄

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人工智能讲席教授金耀初将视角放在“类脑具身智能”上。

为什么要做“类脑”?在金耀初看来,具身智能能力很强,能在各种领域得以应用,但本质上还面临泛化能力不足等根本性挑战。比如,机器人在不同平台、任务或环境间能否顺利转换,答案是未必的。“我们希望通过类脑对结构的自我调整,赋予具身系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金耀初的构思中,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执行某一个预设任务,它的控制装置、“神经系统”能通过不同任务自主调节功能性结构,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同时,实现自主学习和作业。

而在阿里研究院院长袁媛的畅想中,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软件将成为“工具的使用者”。例如,搭载AI模型的割草机器人能自主识别路况、规避障碍;编码Agent能操控各种编码工具去完成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软件可能不再仅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了。”

与此同时,软件开发门槛也将显著降低。袁媛发现,新型智能工具出现之后,传统企业可以取得跟阿里云等科技企业近乎同等的软件开发效能提升。“当研发门槛显著降低,千行百态都能从中受惠,哪怕是养猪养鸡等传统企业,也可以获得数字技术的增量。”

当大家为技术的高速发展欢呼雀跃时,网络安全问题和数字鸿沟是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未来,应当如何打造安全、普惠的数字未来?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新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应借助AI提升网络安全运维与设备防护能力,从基础网络安全出发,构建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架构。

针对数字鸿沟问题,加纳教科网董事长、“非洲互联网之父”尼·奎诺表示,应秉持“核心简单、创新在边缘”的原则,确保互联网核心能够兼容资源受限、连接不稳定的设备,提升网络的包容性。他呼吁构建一个包容开放的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则更加关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全球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数据基础设施存在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不足等6大问题。“我们需要在国家以及全球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对数据标识、标准进行统一协调部署,从技术标准到框架都需要国际协作,才能建立兼顾安全隐私和便利的信任体系,为数据跨域、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面对挑战,大家对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充满信心。“新科技在应用初期都难免伴随挑战,但我们始终秉持乐观(态度),相信人类能够充分释放AI的积极潜力,并有效驾驭其负面影响。”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慕尼黑数字化智库董事局主席迈克尔·道林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将会实现价值增量,生产力提升,并见证许多新的技术创新。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