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直通乌镇峰会丨川源乌镇面对面:AI,这么远那么近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17:12   

今年的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重点设置了很多AI相关的主题展区,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几年前看着特别遥远,特别高端的AI技术,正在变成看得到、买得着、用得上的产品。AI技术走进生活,也意味着正在带来更多的行业机遇和挑战,怎么才能抓得住?

记者 杨川源:一进到今年的互联网之光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变了。就是变得买得下去手了,而且变得更热闹了。AI已经成为大家的生活了。您怎么看待AI这项技术和我们市场需求之间的互相反哺?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甲甲:人工智能已经在深入渗透到我们产业的毛细血管里面去了。这样的话未来会产生很大的裂变效应,应该要不断试错,不断打开,然后再跟市场的需求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这个能力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更加能够促进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

记者 杨川源:咱们浙江省有很多的民营企业,我们在蹲点的时候也发现有很多虽然不太懂什么是AI但他特别想参与到AI行业当中,因为它生产端有需求。您怎么看待这样类型的一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进入到这个行业?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甲甲:现在人工智能正在逐步从单点的技术往基础设施、基础能力上去转变。创业者不见得说一定是从事AI核心技术的人才可以进行创业。他只要去理解这个技术和应用的能力,再结合着他自己的创意,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创业了。这个技术不再被牢牢掌握在几个巨头手里面,而是可以像一个基础能力一样,能够服务于我们很多的行业,很多的创业者去使用。

记者 杨川源:朱院长你好,又见面了。今年我们看AI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了。我们高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朱世强:既要做最前端的科学研究,在现阶段更想强调“产学研用”的结合。我们能不能拿得出真正能够解决场景具体问题的产品和技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希望应用的用户,也就是这个场景的提供者,能够变成创新的一个主体,跟创新的团队融合在一块,然后共同来培育。

记者 杨川源:您对体制机制的改革有没有切身的体会和一些建议?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朱世强:现在看来是越来越重要。很多老师他会提出来,我们的机制体制可能还要进一步激活和改革。很多政策的问题,手续的问题,总体上面我觉得还有空间,进一步提升效率,简化流程。

记者 杨川源

这么远,那么近,AI作为一个科技工具,已经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了大众生活。不论技术如何发展,评价它的最核心的标准都是能用好用管用,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好技术。正像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会标的这个“互”字,让技术与用户在互动中增长能力,让世界在互联互通中增加共识。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