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圆满闭幕。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今年的峰会既集中呈现了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成果,也开展了诸如“六小龙”对话这样的新议题和新活动,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场国际性的互联网盛会,“乌镇时间”自然引发了“网民”群体的热议,许多留言评论就像是视频弹幕,丰富了我们的峰会记忆。笔者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网言网语”,对本次峰会作个回顾。
一、“那些年,在乌镇吹过的牛不是随口说说”
“那些年,在乌镇吹过的牛不是随口说说”,网友在短视频平台的这句留言背后,有着对巨大变化的感慨,也寄托着对乌镇峰会、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来到乌镇,“未来已来”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随着一届届乌镇峰会的顺利举办,曾经引发热烈讨论的“不可能”,如今很多已照进现实,正逐步成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便捷日常。比如,当年听起来还觉得神秘玄乎的“城市大脑”,早已悄然融入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生活在浙江,通过“浙里办”一个APP即可通办众多政务事项,其背后强大的驱动力量,正是源于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
1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从乌镇峰会走出,由“展台上的模型”演变为“水乡里的日常”,再从乌镇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科技释放的红利也必将惠及更多人。
将于明年建成的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未来可将快递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脑机接口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的干预带来新的希望;依托强大的算力,通用AI大模型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垂类大模型,不同行业的从业者都有望拥有“私人助手”……我们乐见,今年峰会上所“吹下的牛”、所提出的远见,通过探索与实践,也能早日完成从愿景到现实的蜕变。
二、“‘技能乌镇’好好看,要爆了”
有网友留言:“传统的乌镇,小桥流水慢时光,‘技能乌镇’好好看,要爆了!”“技能乌镇”化用自”技能五子棋”的网络热梗,大意是在原本简单的故事里加入多种奇特技能元素,从而形成强烈反差感。对于许多人而言,乌镇的反差和硬核往往最吸引眼球,用“技能五子棋”譬之“赛博水乡”,可谓毫无违和感。
当千年水乡玩起赛博朋克,爆的可不是科幻片,是能摸得着的“新现实”。走在乌镇,AI也开始“卷”起了服务,仿佛切换到了“未来模式”。在乌镇镇区云享路与智程路交叉口,本月刚上岗的AI交警“桐桐”指挥起交通来显得游刃有余,只见它头戴警帽、身穿反光背心,指挥手势相当标准。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一位近距离观看过仿生人小诺的观众告诉笔者,“它连皮肤都有油脂,活脱脱就是个人了”。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乌镇除了拥抱赛博,还立志成为定义未来的“创新源头”。峰会期间,一项项“强强合作”纷纷落地,例如桐乡就计划和清华大学等高校打造一个原创AI大模型,用以适配本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这颗“智慧芯”也将为当地产业的变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能乌镇”爆的,不是短暂的热搜,而是一种确定性:在数字文明的浪潮中,谁能将技术深度融入产业肌理、人民生活、城市脉动,谁就能赢得未来。
三、“上一次看到这么多机器人,还是在电影里”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今年来到乌镇的人心里相似的惊叹。机器人扎堆的景象,曾经仿佛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想象中。像2004年上映的电影《我,机器人》,就曾设定到2035年人和机器人将会和谐相处,而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已然身在其中,见证未来的提前到来。
走进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融入各类现实场景的机器人触手可及、真实可感。“赛BOT SHOW场”上,宇树科技G1格斗机器人以近乎人类肢体的协调性,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具身智能”的突破;漫步展区,“Cafe+机器人”、智能导览机器人、零售机器人等或许都能与你擦肩,技术基底与生活需求的深度融合,无不勾勒着“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再只是“表演嘉宾”。它们穿上“工装”,走上了真正的岗位。乌镇智慧养老中心里,数字孪生、AI监护等系统和机器人24小时提供着个性化服务;5G智慧农场中,环境监测机器人、智能搬运机器人、自主植保机器人等也纷纷化身名副其实的“新员工”。
当机器人在古老的乌镇密集登场,带来的是视觉的反差,更是未来照进现实的震撼。在这里,人工智能是融入温暖生活的伙伴。一幅人机和谐共生的图景,正从概念走入寻常生活,生动诠释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四、“无数个‘小龙’,在乌镇对上了暗号”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舞台上,杭州“六小龙”核心人物首次齐聚,成了本次峰会的一大看点。“无数个‘小龙’,在乌镇对上了暗号。”网友的这句话道出了乌镇峰会的独特魅力——这里是思想交锋的舞台,也是创新力量同频共振的磁场。
比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8年前带着第一款机器狗来到乌镇,青涩地与科技大佬们合影,后来,照片中的一些人成了他的投资人,王兴兴和他的机器人事业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过去是做‘狗’的,现在也开始做‘人’了。”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同样幽默回忆起了创业初期。10多年前,他带着机器狗参加2050大会,一时成为新鲜事,而如今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报道,在今年峰会期间召开的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就有100余个项目集中签约。在乌镇,中国创新的接力棒正在完成一场温暖的传递。笔者还明显感到,乌镇峰会的舞台更“大”了,这主要体现在议题更多元,参与者的行业、领域范围也更大了。
除了我们印象中的硬核科技企业,还有文化企业、网红博主、自媒体从业者等。就像一位短视频博主,受邀分享后发帖戏称自己是“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互联网是张巨大的网,给无数行业带来了巨变,乌镇峰会也与时俱进,始终致力于为这些行业探索者搭建平台。
曾有人说:“杭州不是只有6小龙,可能有60个,甚至600个小龙。”过去几天,乌镇各个会议、展览、咖荟、论坛中,可能就藏了无数个“小龙”。给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小龙”提供对暗号的机会,在乌镇,创业者不再独行,创新者不会孤单。
五、“始于中国,属于世界”
这是一位网友对乌镇峰会重要价值的精准概括。
2015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乌镇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年深化。本次乌镇峰会不仅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还发布了多份研究报告,为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贡献来自乌镇的经验,也让与会者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开幕式后,联合国官员德扬·亚科夫列维奇就表示,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而乌镇峰会则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探讨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平台。
这些年,面对全球数字领域一些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乌镇峰会正不断给出解法,以开放包容之姿,融汇各方智慧,呼吁共同构建一个多边、民主、透明的互联网治理体系。
回望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一位国外致辞嘉宾曾引用杜甫的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期待这艘“乌镇之船”能照亮数字时代的黑暗,指引人类文明的航向。
如今,这艘船已驶向浩瀚的全球网络海洋,我们相信,它会承载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在变革的浪潮中行稳致远,带领我们携手驶向更加美好的数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