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创新脉动 生生不息 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10 11:56   

在一首由机器人演奏的钢琴曲中,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乌镇拉开帷幕。这些由数字指令勾勒的音符在舞台上跃动时,仿佛能感知到一股生生不息的创新脉动。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亮点活动之一,“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已举办7届。今年大赛参与国家数量、参赛项目数量均创新高,共吸引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82个项目报名参赛。经前期网络初赛和复赛的评选,有71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在乌镇进行巅峰对决,并诞生了各个赛道的多个奖项。

透过这些获奖项目和赛道设置,我们不仅看到了前沿科技的蓬勃活力,更见证了以开放姿态浇灌创新之花,很多“不可能”在这里变成“无限可能”。

创新,没有边界

“作为大赛联席主席来到这里,我看到了无数优秀的项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帕尔默能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欧洲)联席主席安迪·帕尔默说,他在这场大赛中,看到了很多创新的趋势,比如AI原生应用全面爆发,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塑造互联网底层架构的重要力量。

一股不同以往的创新浪潮正从IT业向其他领域渗透。本次大赛赛道焕新,紧跟国家战略和前沿科技,设置了人工智能、智联出行、数智医疗、智能制造、智能终端和开源项目六大赛道。

其中,智联出行赛道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的基础上融入了低空经济;数智医疗赛道更强调智能化;原工业互联网赛道调整为智能制造赛道,更侧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智能终端赛道聚焦AI手机、AI电脑、智能眼镜、人形机器人等终端的智能化发展和应用。

“我们专注精密制造机器人空间感知智能技术,为传统制造打造最精密的‘眼’和‘脑’。”纳眸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孟彬告诉记者,历经半年多,他们从众多创业企业中厮杀出来,终于拿到了智能制造赛道的一等奖。

感知是智能制造的前提,纳眸智能开创性地将微米级空间感知技术与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深度融合,构建了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空间智能感知系统,使工业机器人首次具备微观且层析的环境感知能力。今年7月,该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在智联出行赛道,北京文远知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特等奖。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祁芷桦介绍,他们已实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突破,业务覆盖中国、瑞士、阿联酋、新加坡等11个国家超30个城市,产品线涵盖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货运车及环卫车。

“首次参加‘直通乌镇’大赛,为我们业务创新提供了不少启发。”祁芷桦表示,大赛平台创造了与各方合作伙伴联系的机会,收获了不少跨界合作意向。

开源,站上C位

今年大赛最大亮点之一,在于赛事模式创新,首次面向开发者办赛。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新设置了开源项目赛道,分为开源模型应用赛及开源竞技挑战赛两个子项。其中,开源模型应用赛主要针对基于DeepSeek等开源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开源竞技挑战赛则是选择8个开源项目纳入赛道项目池,最终根据开发者全赛程代码贡献,每个社区将产生一名最具价值贡献者。

百望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多种开源大模型的金融业务智能体,拿到了开源模型应用赛的特等奖。他们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数据智能系统,走出了一条“数据+AI”的创新路径,让数字生产力融入人类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

该公司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介绍,百望股份从电子发票服务转型数据智能服务商,已为金融机构、央国企提供数据流通解决方案,并参与国家金税四期、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

在李国平看来,中国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凭借DeepSeek、通义千问、百炼、扣子等开源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形成了全球智能竞争中的领跑优势。“百望股份在开源技术之上,快速构建了交易管理智能体、金融业务智能体和经营决策智能体三大产品矩阵,上半年已实现超6000万元的业务营收。”李国平认为,此次大赛单独设立的开源项目赛道,有助于加速AI应用实践落地,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此外,在开源竞技挑战赛中,共有632名开发者参与,总贡献代码的次数达1781次,代码修改总行数达1112829行。开源社区和开发者用一个个亮眼的数据,诠释了对开源技术的热情和信心。

其中,Agentic ADK、agentUniverse、Spring AI Alibaba、百度飞桨PaddlePaddle四个平台成为今年大赛的开源先锋社区。根据开发者在全赛程中的代码贡献累计分数,宋恺睿等8位选手获得了最具价值贡献者。

主动拥抱开源,是大赛传递的重要信号,这也是中国人工智能的“战略选择”——面对闭源的技术壁垒,开源正在成为追赶者努力的共同方向。

开放,更多想象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举办多年,不仅仅为了选拔各领域的顶尖项目和人才,更关键在于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人工智能赛道特等奖得主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全场景技术闭环。该公司生态总监胡旷介绍,今年在乌镇收获不小,除了获奖外,还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并与多家硬件厂商建立连接,“大赛不仅帮助我们扩大行业影响力,更推动了从虚拟仿真到实体部署的技术链条加速成熟。”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数智医疗赛道特等奖得主——华美浩联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领取奖杯并落座后,华美浩联研发总监吴雷便与身后的马来西亚DoctorOnCall负责人攀谈起来,探讨互联网医院公司跨境合作。“通过比赛,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业务合作伙伴。”吴雷说。

开放包容,是这些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正如安迪·帕尔默所说,未来十年的产业突破,不会属于单一的国家或企业,而是源于跨越国界的理念碰撞、技术融合与生态共建。

据悉,“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在去年成立了“数字之翼”全球生态合作社群,通过多元化的活动矩阵实现资源的精准链接与高效配置。今年上半年,“数字之翼”社群已举办两场对接会,邀请到“六小龙”企业代表、制造业龙头企业代表、生态企业代表、AI服务商企业代表和历届获奖项目代表参加活动。

今年大赛现场,“数字之翼”社群再次升级,不仅在北美设立了首个代表处,还拓展了一批全球生态合作官,如欧盟青年商务委员会驻中国创新技术办公室主席、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等。

“这场大赛培育的企业和项目,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未来,参与这个比赛的创业者也应该来自全球各地。”作为北美代表处负责人,“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北美)联席主席史蒂夫·霍夫曼建议,不要被一些短期的炒作分散注意力,要遵循自己长期的愿景,着眼于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据悉,自2019年起,“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共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个项目参赛,历届获奖项目近四成获得新融资,4家企业成功上市,21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

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特等奖获奖项目

●开源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灵渠OS

●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Xiaomi HyperAI 面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大模型智能引擎

●超柔性通用工厂

●华美浩联—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基于通义千问3等多种开源大模型的金融业务智能体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金梁 张苗 祝梅  编辑:方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