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拱墅区大运河文化传播再添新篇:拱墅参与创作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改编话剧荣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而在11月9日下午,一本以童真视角书写运河的童话集《童话里的大运河》新书首发仪式在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温情启幕,千年运河文脉,在童真笔触下焕发新生。
此次新书首发仪式由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浙江文学院主办,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小河街道办事处、拱墅区文商旅集团承办,是拱墅区深耕大运河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这本由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策划、著名作家海飞主编的童话集,集结了慈琪、毛芦芦、王轲玮、张婴音、闻婷、俞湘萍、海小枪枪等儿童文学名家,历时一年深入运河拱墅段采风创作,收录14篇童话故事。作品以儿童视角重构运河记忆,小鱼探险、老火车头怀旧、古桥神兽讲故事等奇幻情节,将拱宸桥、富义仓、小河历史街区等地标融入叙事,让千年运河的历史脉络在童趣中清晰可感。
书中故事兼具温情与哲思,小主人公们克服恐惧、拥抱生活的历程,恰似运河流水般生生不息。“创作时我翻看了很多关于大运河的资料,真切感受到大运河是一条流淌的史诗——它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更有鲜活的生命力。这次的出版行动,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版,更是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一次深度挖掘。希望《童话里的大运河》能够成为一扇窗,让更多人通过这扇窗看到大运河的深沉与温柔,也期待大运河的故事永远鲜活、柔软动人。”现场,全国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银奖得主闻婷作为作者代表,分享了创作感悟。

作为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传播项目,该书突破传统科普模式,以"文学+教育"复合形态实现文化传播年轻化。“当孩子们在童话中与运河精灵对话、随漕船穿越时空,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中华文明水脉的认同与热爱。”主编海飞说。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期待以童书为支点,撬动运河文化活态传承。

《北上》作者徐则臣出席新书首发仪式,与创作者和小读者们共话运河文化的时代传承。作为运河文学的深度书写者,他表达了对这本童话集合的赞赏:“关于京杭大运河拱墅段,如今有了实实在在、更好传播出去的一种载体,也就是文学。”他谈到,“这些童话故事很有意思,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风格,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了丰富的运河文化。”

徐则臣进一步指出,运河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内涵与精神需要不断被阐释。“一直以来,拱墅区对大运河的保护,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因为有了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运河文化的‘数据库’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小河街道“儿童文学友好街区”项目具像化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浙江省2025年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十大实事项目之一。目前,街道依运河建“蘑菇屋”般的海小枪枪公益童书馆,200余方空间里,2000余册图书如星散落,搭配昆曲会客厅、领绘画室及浙江文艺出版社少儿阅读基地,成无界儿童文学试验场。同时,街道依托名家大咖资源,形成“创作—领读—传承”全链条培育体系。以童诗馆为基地,通过公益讲座、少年文学院精英班、各类文学赛事等活动,让运河文脉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千年运河,是唐诗的舟楫、宋词的烟雨、元杂剧的锣鼓、明清小说的市井,更是滋养无数文学梦想的文化之河。从斩获文华奖的话剧《北上》到童真童趣的《童话里的大运河》,拱墅区始终以多元艺术形式激活运河文脉。当有形的运河继续奔涌向前,无形的文脉正通过这些生动的文字、精彩的舞台,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