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少油少盐爱却满了,儿保旁不起眼的小面馆,成了很多抗癌家庭的最暖厨房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23 20:27   

面对陌生网友的1000元转账,29岁的面店老板娘陈金雁有些惶恐。

她在订餐群发了条群公告,告诉大家有位好心人给每一个跟疾病“战斗”的小朋友加了鸡腿。

于是这两天,每一份送往医院的订单都多了两个鸡腿,一个给孩子,一个给孩子的家人。

陈金雁和她的“小满家面馆”最近火了。

开在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旁的这个小店,有一个特殊的订餐群。

群里大多是在附近住院的孩子,很多得的是白血病。

送医院的订单小店不收打包费,单价上给予优惠,基本就收个成本钱。

小店还有一个暗号,吃饭时说一句“住在2号楼的”也可以打折。

11月2日,我们赶去湖州,找到了这个用小小的力量温暖着一群患病家庭的小店。

小满家面馆忙碌的中午。谢春晖/摄

开业半年多的面馆,有个特殊的订餐群和“暗号”

“小满家面馆”开在湖州德清的云谷路上,附近就是德清高铁站和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

店主陆佳良和陈金雁是一对90后夫妻,开面馆前,两人在杭州从事电商工作。

一年半前女儿出生,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陪伴女儿,夫妻俩决定换赛道。“我公婆在德清雷甸那儿有家很出名的面馆,跟着他们学了一段时间,我俩就来这里开了新店。”

有着电商运营经验的陈金雁,在社交平台上时常更新开店信息。“我老公负责烧面,我负责店里的点单和营销,我妈妈帮我带孩子也帮忙做些杂活。”

陈金雁(右一)跟弟弟对接订单。谢春晖/摄

今年4月中旬,面馆的社交账号收到一条私信,询问能否往附近的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送餐。

陈金雁加了客人的联系方式,对方的订餐需求里备注了“少油少盐”。

这之后,医院里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店里常常有戴着口罩的客户过来打包,需求大部分都是“少油少盐”,点的最多的单品就是青菜肉丝面。

有一次,有位大姐到店里点餐,问了一大堆问题:蔬菜是不是当天买的?面是不是现烧的?大姐来给儿子点餐,儿子得了白血病,在医院住院。

“我那时才知道,原来医院的住院楼2号楼有好几层血液肿瘤病区,里面住着从各地来求医的小孩子。”陈金雁一度觉得自己太后知后觉了,她忍不住泪目。

订完餐的大姐,把陈金雁拉入了一个患者群,并告诉大家可以找“小满家面馆”订餐。

陈金雁写下订单需求。谢春晖/摄

为了方便大家订餐,陈金雁组了一个订餐群,群里已有300多位群友。每天上午9点左右,开始订餐和接单,中午11点饭菜和面条会被送进病房。

“小满家面馆”厨房的出餐口,按序贴着订单信息,送医院的订单几乎都会有手写的需求,比如加个鸡腿、多一份河虾或者少油少盐无味精。“送医院的订单不收打包费,单价上也会有优惠,基本就收个成本钱。”这是陈金雁觉得她能尽到的一点心意。

厨房前的订单需求。谢春晖/摄

除了线上订单,陈金雁跟群友们也说了,到小店来打包饭菜或者就餐,只要说一声“住在2号楼的”就可以打折。

能做的不多,只是力所能及做一些

现在,“小满家面馆”每天有40多个订单来自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绝大多数是血液肿瘤科住院患儿的家属点的。

持续接单、出餐和送餐,让陈金雁与一些患儿家属成了朋友,患儿的妈妈和奶奶们会跟她分享孩子病情好转的消息,也会倾诉治疗过程中的不容易。陈金雁总是静静地听,默默地流泪。

“我父亲也是一名癌症患者,现在正在努力与病魔对抗。”陈金雁能理解患儿家属内心的挣扎,也明白他们迫切想让生病中的孩子吃点美味的愿望。

陆佳良在烧面。王伊灵/摄

店里的面和盖浇饭的浇头都是陆佳良烧的,作为烧面师傅,他清楚地知道,油和盐是一碗面的灵魂。“有的订单油和盐一点都不能放。孩子打着很疼的针,暂时只能吃这样的面和菜,真的很不容易。”陆佳良希望这样的订单少一些,因为这说明“生病的孩子少一些”。

中午时分,陈金雁处理着订单。谢春晖/摄

开小店的小夫妻觉得自己能做的不多,“就做了点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一些患儿喜欢吃蛋炒饭,小店里每天现煮米饭来做炒饭;有时订餐群里有家长说孩子想吃白粥,店里会帮忙煮;天凉下来,送餐的泡沫箱上会盖一块厚厚的羊毛毯,让每一份餐送到时都是热乎的……

盖着羊毛毯的订单。谢春晖/摄

“小满家面馆”没有开通外卖服务,送往医院的这些订单,都是陈金雁弟弟和妈妈去送,直接送到病房或者家属手中。

11月2日,记者跟着陈金雁的弟弟陈金伟一起去医院病房送餐。

这位刚满20岁的小伙说,他知道有的患儿家属一刻都不能离开,“宁可我们多跑几步的”。

病房的电梯口,一位妈妈倚在电梯门上一遍遍刷着外卖点单软件,病房里一个小男孩吵着跟妈妈要奶油蛋糕。

订餐群里,大家@陈金雁。谢春晖/摄

订餐群里,陈金雁的网名叫“candy”:“这是我很久前取的网名,那时的我想赚很多钱,想赚到钱后,给很多人一点甜。”

不希望过分关注小店,请大家把爱心给患儿家庭

随着越来越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小满家面馆”和订餐群的故事,这家小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有网友辗转多方联系上陈金雁给她转钱,说要支持店里的生意。也有网友说,要从外地赶去店里吃面。

“我不希望大家过度关注我们店,不想靠这种方式火,也不想靠这波流量赚钱。”陈金雁说,小店刚开不久,但生意还可以的,服务和菜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1月1日,她收了一位杭州网友的1000元转账。对方说,希望能给患儿加个鸡腿。“她出爱心,我来出力。”陈金雁说,这一波价值1000元的鸡腿送完,她不再接受任何来自网友的转账:“如果大家愿意帮助这些病痛中的孩子,就把爱心捐给公益组织或者直接捐给有需要的家庭。”

热心网友转账1000元,给患儿加鸡腿。谢春晖/摄

她收下了网友们的鼓励和点赞,“我看了心里很暖,这样的送餐我们会继续做下去”。

陈金雁的弟弟出发去医院送餐。谢春晖/摄

11月2日中午,记者在店里遇到了来打包的一家三口。“我们这个疗程顺利度过,暂时出院回宁波。再过半个月再来。”一家人将好消息分享给了陈金雁。

面馆店名中的“小满”,是陈金雁女儿的小名。

送餐的这几个月,陈金雁遇到过一些患儿的离去,也遇到很多孩子康复出院。“人生小满胜万全。希望还在和疾病斗争的孩子们能早日康复,这样的好消息,比店里天天爆单都令人开心。”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