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蓝新闻讯 近日,浙江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聚焦文化建设领域,系统回顾浙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文化成果。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地,浙江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发展较快。通过积极探索“新三样”精品评价体系,致力于将本省打造成为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出海的示范高地。
AI多语种翻译几秒钟完成
打破网剧出海壁垒
短剧出海,语言是最大障碍。在杭州剧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AI工具有效帮忙打破了文化出海的壁垒。
剧点的AI智能体通过“多模态翻译”技术,实现从字幕提取、字幕生成、多语种翻译、AI配音到视频合成的全流程自动化。以爆款短剧《眼前人是心上人》为例,该剧在国内全网播放量突破20亿后,通过AI翻译系统一键生成英语、印尼语、日语等版本,海外播放量迅速破千万。
“以前翻译一部短剧需要1-2天,现在几秒钟就能完成。”剧点网络总监梁添展示了一段对比视频:AI生成的英文配音不仅发音精准,情感表达也自然流畅,几乎与真人配音无异。这一技术让剧点的海外业务迅速扩张,目前其海外粉丝已突破1000万,覆盖北美、东南亚及日韩市场。
而更深层次的文化密码,则藏在短剧内容本身。例如,剧点的《龙王令》系列将中国玄幻体系与东方美学深度融合,观众不仅能感受到动漫短剧的“爽感”,还能深度体会中式美学。
“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个工具,而是让AI智能体成为‘数字资产’——一个全民创作的平台。当创作门槛降低,优质内容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中国故事,也将通过AI的力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吕少龙说。

剧点网络的实践,正是“文化+科技”融合的缩影。在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这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赛道不断拓宽,今年以来,社区入驻的游戏动漫、影视传媒等领域企业营收约23亿元。
拎包即拍!
为“出海”短剧量身定制场景
美式书房、欧式会议厅、地中海式餐厅……近日,记者走进衢江区美高短剧超级工厂海外剧拍摄区,20多个为“出海”短剧拍摄量身定制的场景让人目不暇接。美高短剧超级工厂负责人应海潮相告:“打造这些场景是为了让国外剧组‘拎包即拍’,更好地助力衢江短剧走向海外市场。”
衢江短剧“出海”的起点,始于“成品输出”模式的探索。今年以来,衢州美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我在衢江当大神》等三十余部微短剧作品,以海外版权“一口价”的方式扬帆驶向海外市场,其中单部作品海外最高播放量已超2000万次。
“很多海外平台反馈,国内成品剧的文化语境、叙事逻辑与当地受众存在隔阂,即使翻译精准也难以引发深度共鸣。”应海潮介绍,“短剧如果在海外拍摄,内容会更容易被海外用户接受,但拍摄成本远高于国内。”
市场的痛点正是转型的支点。8月,海外短剧导演专程带队前来,依托美高短剧工厂的欧美主题场景拍摄北美市场定制短剧《My Ex-Wife》。这标志着,衢江短剧“出海”迈入“请进来拍”的2.0版本。
“请进来拍”的底气,源于衢江区规模化拍摄场景与完整产业链优势。6.6万平方米的美高短剧超级工厂内,200余个高规格现代场景覆盖别墅、地铁、机舱、医院等99%现代短剧需求,场景紧密相连实现“5分钟转场”,可同时容纳30个剧组并行拍摄,这种高效配置完全匹配国际剧组的快节奏创作需求。
“我们打造‘空手进、成品出’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投资方只需提供资金和核心创作思路,从剧本孵化、器材租赁、群演调配,到后期译制、投流发行,还能为剧组提供周全的吃、住、行保障。”应海潮说,依托这套成熟体系,首次合作的海外剧组在12天内便完成了2部定制短剧的全流程拍摄制作。截至目前,衢江区已有50余部作品成功登陆海外市场,多部海外剧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从“卖产品”到“卖文化
从网文创作到短剧孵化,嘉兴正迈出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坚实步伐。
《美好不过食光》在去年被改编为嘉兴秀洲区首部文旅短剧,并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项目。该剧集上线便“火热出圈”,带动新塍旅游热,更让海外观众通过网络,感受江南小镇的独特风味。

文化出海离不开文化企业的助力。位于嘉兴经开区的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该部微短剧的出品方之一,成立至今上架海外传播剧集超4000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网剧海外发展从来不是简单的流量生意,而是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广泛实践。”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表示,作为国内微短剧龙头企业,企业将地域文化符号与当代情感融合,让短剧成为承载东方美学的 “文化名片”,探索出一条全球化的传播路径。

(本文部分综合:嘉兴发布、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