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拱墅新闻网>今日要闻
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丨用好用足“生态+” 培育生物医药大产业
拱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28 17:27   

中国蓝新闻讯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实现2364.3亿元,发展势头较好。生物医药这一新兴产业,创新投入高、培育周期长,浙江如何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来看今天的《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

走进位于台州的博锐生物实验室,研发团队正测试一款海洋生物药物,这款新药历经4年研发,不久前刚拿到临床批件。海洋生物医药属于业内的冷门领域,企业凭借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海洋药物AI智能体系与特色毒素数据库,大大加快了研发进度。

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聂磊:以前靠试实验的,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尤其像海洋这么大的样本量,完全是大海捞针。这个人工智能模型会利用算法来帮我们解决筛选的问题,这样可以加速我们的研发效率。

新技术支撑新产业,不仅是博锐生物,日前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100榜单”中,“博锐生物”与另外32家浙江企业一同入围。其中,七成入围企业的亮点,都与产学研协作,以及数字技术新应用息息相关。

省社科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毛伟:浙江大学、西湖大学、良渚实验室,他们在人工智能跟医药生物医药交叉领域,都有非常深厚的储备,通过发挥高能级科研平台的优势,加快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专家表示,浙江利用数字经济、平台优势等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新生态,不仅提振了药企市场表现,也让集群式发展效应愈加凸显。在杭州医药港英诺湖医药研发实验室,企业刚研制出首款抗体药物偶联物样本。

英诺湖医药(杭州)有限公司ADC研发执行总监 尚玉栓:从立项到完成抗体的研发,以及后面相应的成药性的验证,涉及的学科就更广,需要相互帮忙解决。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初创型药企,英诺湖牵手美国耶鲁大学团队,共同开展创新药开发,在这背后,离不开平台支撑。在杭州医药港,这样的创新沙龙活动定期举行,参会的除了园区企业外,还有国内外高校团队,海内外院士等,共同围绕产学研合作等话题,展开探讨。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总会执行董事 夏明德: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流程,采取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这样一个双轮驱动模式,利用国际化的资源来推动整个创新药的发展。

为企业搭建面向全球的产业生态,8年来,杭州医药港携手中外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组建29个创新平台,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35名。与之对应的是,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增加到1800余家。

杭州医药港党工委委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袁围: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金融链、政策链和人才链的“六链融合”的模式,在未来赛道方面进行了超前的布局。

放眼全省,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嘉善生物医药高新科技园区等园区的发展已颇具规模。今年初,我省出台新政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所高级工程师 高扬:生物医药领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点领域,在技术端有突破,同时也需要政府和市场长期耐心去投入和培育,更好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

接下来,我省将从平台建设、机制更迭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5000亿元目标。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  编辑:管鹏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