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寻访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昔日化工园区 今日产业集群
2022-09-05 09:42:54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19年的时间,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刻下不少颇具意义的坐标。

日前,我们驱车进入经开区腹地,科创中心、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龙盛研究院……拔节生长的一个个大项目让我们应接不暇。处于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南岸和浙江经济活跃带,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用翻天覆地的变化,遥遥回应2003年。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中写道,2003年春节后上班不久,习近平到台州、绍兴,调研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并作出重要指示。在上虞,习近平视察了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以及龙盛集团、阳光集团等企业。

19年过去,今非昔比。当年“弹丸之地”的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已蜕变为面积达17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经开区、“千亿级”经开区。2021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1850亿元经济总量中,有近1500亿元来自制造业,上虞区70%的制造业集聚于此。改变之力,来自哪里?

走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北片的龙盛研究院,对标国际一流的实验室里,高精尖仪器设备安静地运转。这里是龙盛集团的“创新大脑”,集聚着近300名高层次科研人员。

“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的优势。我们应该为此自豪,但决无理由自满。”龙盛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勇一直记得2003年习近平同志调研时说的话,这让企业暗下“不进则退”的决心。

就在习近平同志视察后一年,龙盛集团提出打造“百年龙盛”、建设以化工为支柱产业、年产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这一发展蓝图的落脚点,正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经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转型,以绿色智造理念引领清洁化、连续化、循环性生产技术的层层更新。眼下,龙盛集团构建起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生态园,实现染料、中间体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牢牢占据全球行业制高点。

不仅如此,依托现有产业生产技术,龙盛集团还衍生出树脂、材料助剂等新材料新兴产业。2003年龙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2021年增长至166.6亿元,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达15%,净利润年平均增速达19%。

如同从一棵树见一片林,在龙盛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感受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这片热土的活力与追求。

多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为指引,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始终坚持产业培育和创新驱动,一方面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势推进化工产业集聚与改造提升,“绿色安全、循环高效”优势不断巩固,以化工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另一方面,快速推进“4+3+1”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新材料、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等多条百亿级产业链,实现优势产业集聚,并率先在全省实行“链长制”,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大平台。上虞制造业不仅产业基础打得扎实,而且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发展潜能巨大。

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南片的阳光集团,一盏盏亮白的灯具,映照出上虞制造“走出去”点亮世界之路。

“2003年,我们都是代工模式。通过不断的产品技术创新,我们现在拥有了Energetic、阳光照明等国内外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阳光集团副总经理赵伟锋告诉我们,19年来,企业愈发坚定自主品牌战略,推进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的转型,出口额始终保持在行业前三,“走出去”的底气也更足了。

“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一再扩容,平台能级与企业矩阵攀高焕新,无论环境、要素、资源等如何变化,我们对先进制造业与自主技术创新的孜孜追求没有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蒋金祥说。

而今,漫步于青翠碧绿、流水潺潺的园区,俨然像逛一个配套齐全的现代社区。加快“智慧园区”“美丽园区”建设,开展“首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对标国际建设无异味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智慧园区、省级“无废园区”,不断提升能级品质。

前不久,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新“加冕”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新一轮发展的大幕正缓缓拉开。


【寻与悟】

浙江制造大有可为

“拥有行业核心专利1900余项。”在龙盛研究院看到企业专利的亮眼数据,我们忍不住惊叹。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龙盛集团通过并购全球最大的染料公司——德国德司达公司,显著提升了企业原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实现更快更好“走出去”。

“这些大而结实、光线柔和的灯具,是销往欧洲市场的;这些小巧轻便、光线格外亮堂的,是销往东南亚市场的。”在阳光集团产品展厅,负责人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一边介绍。企业75%的产品长销国际市场,其背后,是自主创新的支撑。企业还均衡布局美国、欧洲、亚太三大国际市场,以积极应对各种外部变化。

自主创新、并购、品牌建设……越来越多的上虞制造、浙江制造通过不断强大自身,增加竞争筹码,提升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在全球市场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一些外国人的印象里,中国制造仍然没有攀上行业的尖端。要扭转这样的观念,需要更多的制造企业内练筋骨,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引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转变。此外,还要积极攻占高端市场,走一条产品、产业、品牌不断迭代升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浙江制造必定大有可为。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高明桢】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