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老杭州说在官巷口,中年人说在武林广场,年轻人说在钱江新城……
都市快报报道 杭州要进一步联通“50公里范围都市圈”。
国庆长假前,杭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提及了这一信息。
“都市圈”好理解,这里的“50公里”是什么意思?
其实说的是“城市半径”。
比较城市(都市圈)之间的大小,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建成区面积或统计城区人口规模,但这两种方法各有特色,而“城市半径”则是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城市半径,更多人愿意把它理解为城市出行半径,它是根据城市居民出行轨迹图测算出来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规模的大小。
城市半径主要受出行方式的影响,理论上一座城市的出行方式越丰富、速度越快、乘坐越便捷,城市半径越大。但实际上城市半径是有上限的,当出行时间超过1小时,即使交通方式再快再便捷,很多人也不愿意再走远了。
以不同的城市半径画圆,会得到不同的城市圈。1公里、10公里、30公里、50公里,杭州城市圈越画越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住在城市里的人,也在不停突破圈层,与城市共融,塑造更好的自我。
你知道测量城市半径的圆心在哪吗?
说了半天“半径”,你一定想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既然是个圆,“圆心”又在哪呢?或者更准确地说,杭州的“中心”在哪里?
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历史书说在凤凰山至鼓楼一带,老杭州说在官巷口,中年人说在武林广场,年轻人说在钱江新城,游客说在湖滨银泰……
如果从地理的角度说,杭州的市中心在“紫薇园坐标原点”,上城区太平洋商业中心南侧的延安路边,一块高12米的雕塑便是。
还有一种观点,测量城市半径,和市政府驻地有关系。
杭州1公里半径,元末就有了?
元末张士诚重建杭州城,有了“十城门”杭州城,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十城门”大致位于现在杭州的环城路上,若以此算起,杭州的城市半径在1公里左右。
20世纪70年代左右,杭州市政府驻地在解放路。以此为圆心,在此后的日子里,1公里城市半径内聚集了相当充沛的城市服务——
医院,有浙一、浙二、妇保、儿保、市一等;有当时最好的电影院,太平洋电影院、新华电影院、前进电影院;有杭城唯一的灯光公共球场“青年路灯光球场”,杭州最好的食品店“杭州食品公司”,最全最大的图书店“新华书店”,最好购物地“杭州解百”,最好的西餐馆“海丰西餐社”,最时髦的商店“红波无线电商店”。
1公里城市半径,是杭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绝对核心区。20世纪80年代杭州最大的住宅区——朝晖小区开建。即使距环城北路不到1公里,在很多人看来这也还是郊区,周围还是农田菜地。所以当年很多老杭州宁愿继续挤老房子,也不愿去住新朝晖。
市政府“北迁”,10公里半径见雏形
1995年,杭州市政府驻地搬迁至现在的拱墅区环城北路318号。市政府“北迁”,意味着城市中心的北移,同时也说明城市半径的扩大。
1996年,是杭州城市规划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这一年杭州开启了第四轮的城市总规编制,将城市布局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
也是在这一年,萧山的桥南、市北、之江(现滨江)区块,余杭三墩、蒋村、九堡等区块被纳入杭州,杭州区划范围第一次扩充,从430平方公里增加到683平方公里。
或许是巧合,以环城北路318号为圆心,到三墩、蒋村、九堡、之江、市北等,距离恰好都在10公里上下。杭州10公里城市半径开始生长。
10公里城市半径圈,也被称为城市的CBD圈、生活功能圈。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延安路商业带、西湖景区、各大医院等……几乎你能想到的杭州最重要的资源,都在这个半径圈里。
地铁终点站 距市民中心为何都在
30公里左右?
2016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钱江新城——现在的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
这次,市政府驻地向东、向南迈出了步伐,杭州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以此为圆心,杭州正在画一个多大的圈呢?答案是30公里。
岔开一句,城市半径的大小,由通勤圈的大小决定。而通勤圈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交通出行效率。
国内外的长期研究表明,在频繁的生活出行中,人们希望最长通勤时间不超过1小时,即“1小时通勤圈”。这1小时,是指门到门的全程出行时间,而不单单是主通道的出行时间,这一点十分关键。
“1小时通勤圈”,指的是在当前地铁和汽车为主的通勤条件下,其辐射范围刚好是30公里。这不是政府规划形成的,而是交通出行方式和人的承受能力共同决定的。
1个小时通勤基本达到了人的承受能力,超过1小时,大部分人心理和生理上便接受不了,就要考虑换工作或者换住所了。
因此在“1小时通勤圈”下形成的30公里城市半径,也成为目前国内特大、超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广州的绕城高速、上海的绕城高速、北京的六环、成都的六环、杭州的二绕,半径在30公里上下。
2018年,滴滴出行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出行轨迹图,并以此测算出了“城市出行半径”。
其中超过30公里的四座城市,第1名北京为31.7公里;第2名上海为30.8公里;第3名深圳,30.5公里,第四名佛山30.3公里。即使第10名的大连,也有27.5公里,非常接近30公里。
在这份榜单中,杭州位列第7,城市出行半径为28.8公里,基本符合杭州的城市发展实际。
最为明显的佐证就是地铁。从市民中心出发,到6号线终点站(富阳区方向)的直线距离为34.5公里;到7号线的终点站(大江东方向)距离约为28.5公里;到8号线的终点站(大江东方向)距离约为32.3公里;到杭绍城际终点站(绍兴方向)的距离约为32.5公里;到9号线(临平)、16号线(临安)终点站的距离约为24.2公里。
此外,杭州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未来科技城、滨江、萧山科技城等;新规划建设的杭州云城、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等,也都集聚在30公里半径圈里。
50公里极限圈,国际都市圈标签
城市发展必然伴随城市半径扩大,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极限值”呢?
城市经济学研究认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都在增加,但前者递减、后者递增,两曲线交叉,决定了每个城市的最优规模水平。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伟、伍毅敏研究发现:50公里半径圈,是现有国际都市圈发展的极限半径。
1980年,东京、纽约两个都市圈在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其长轴半径均稳定在50公里。尽管后来交通运输效率有较大幅度提升,都市圈的半径也没有出现无限制增长。
50公里是城市半径的极值,同时也是国际都市圈的标志,中国很多城市和都市圈也在积极探索。
比如北京,最重要的新区通州副中心,这里将成为北京市政府的新家,它距离北京核心区40公里;北京第二机场大兴机场,距离北京核心区超过50公里。北京冲刺“50公里俱乐部”势在必行。
2019年,上海市政协委员陆铭就认为,上海现在的都市圈半径太小了,都市圈半径应该扩大到50公里。
如果以上海人民广场作为圆心,向外辐射50公里,不仅能将上海囊括在内,还包涵了江苏昆山、太仓,浙江嘉兴等靠近上海的江浙城市。
而早在2017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要参照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基本上在50公里范围内配置深圳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应有的资源,在产业、居住等方面实现区域共建。
以深圳福田中心区为原点,深圳都市圈50公里半径,可全面覆盖香港、澳门、佛山、中山、惠州、广州等全部或部分区域。
杭州距50公里半径还有多远?
当然,我们杭州都市圈也在谋划。9月23日,杭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杭州市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其中提到要进一步连通“50公里范围都市圈”。
打开杭州地图可以看到,以杭州市政府驻地为圆心,杭州50公里范围(半径)都市圈,向北已经来到湖州,向东来到嘉兴,向西在临安区,向南来到绍兴。
这是一个跨越行政边界的范围,覆盖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兄弟”城市近8000平方公里区域,和杭州十城区大小相当。
城市半径圈的扩大,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轨道交通线的延伸。马车时代,城市半径5公里已经是极限。汽车时代,出行半径提升到20公里。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才让大部分城市半径迈入30公里。
可以这么说,当前轨道交通线延伸到的地方,才是城市(都市圈)半径边界。这也是杭州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轨道上的杭州”“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原因。
而目前,杭州都市圈仅有嘉兴海宁和临安区方向轨道交通延伸到了50公里。
从市民中心出发,4号线-1号线-9号线-杭海城际铁路到海宁,直线距离约为56.7公里,出行软件显示全程需108分钟。4号线-2号线-5号线-16号线到临安,直线距离49.4公里,全程也是108分钟。
好消息来了。近日,《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并对外发布。根据规划,远期杭州城市轨道线网将以“轨道上的杭州”为发展总目标,到2035年,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将达到1100公里以上,接近当前通车里程的4倍。
到那时,杭州轨道交通将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体,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5%以上,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范围的人口岗位覆盖率不低于65%,“轨道上的杭州”基本建成。
同时,杭州还规划了通往桐乡的杭桐线、通往德清的杭德线、通往安吉的杭安线、通往诸暨的杭诸线以及通往海宁长安、途经钱塘区通往嘉绍两地的线路,用一张轨道交通网连接整个杭州都市圈。
到那时,杭州50公里半径圈也将清晰可见。
买房时要考虑三个圈?
分析城市半径,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城市半径和购房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即使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在受它的影响。
比如10公里半径圈,价格就比较贵。原因很简单,这个圈内聚集了城市最核心的就业、教育、医疗、文体、商业资源,自然是居住的首选。这也再次印证,地段,永远是选房的不二标准。
30公里半径圈,是“刚需圈”。10公里到30公里区间优质的城市资源相对减少,但依托发达的轨道交通,这里可以实现半小时直达核心区,是很多刚需买家的首选区域。
也有人说30公里半径圈是买房的“极限圈”,超出30公里“城市半径”,超过大部分人日常通勤所能承受的极限距离和时间,即使房子再漂亮、再便宜的,很多人都思虑再三,不敢下手。因为他们无法回答这两个常识性问题:买了之后租给谁?想变现卖给谁?
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是纯投资,你坚信早晚会开发到这里,或者觉得等我年纪大了,不需要赶时间上下班了,50公里城市半径圈在等着你,这里被称为“投资圈”。
不少打算在杭州买房的市民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哥(姐),我们这里有一套总价80万元的房子,楼下就是地铁,要不要了解下。嗷,我们在海宁(绍兴)这边……”
30公里到50公里这个区间,基础设施大多处在县级水平,不适合上班族自住,但快速轨道交通仍然可以触达,存在农村变城市的较大潜能,是投资型买家可以接受的极限区间。在这个超极限区间投资买房,可能要做好长期开发的准备。
每一次城市半径的完整突破,都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城市规模与城市半径基本上成正比,但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根据滴滴出行“城市出行半径”,国内两个绝对的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其出行半径也只有30公里多一点;而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区面积规模都不到北京1/2的佛山、成都、杭州、大连、东莞等城市,其出行半径也都在28公里到29公里之间,和北京上海的差距很小。
因此未来10年,这三个“买房半径圈”不仅适合杭州,北上广深以及武汉、成都等城市普遍适合,是大家买房的一个“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