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最近杭州天气晴多雨少 为什么是“金秋”不是“银秋”?
2021-11-14 14:51:35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都市快报报道 昨天早上起来,大家发现天阴阴的,是不是差点以为晴天要泡汤?没想到太阳公公最终还是冒着寒气爬起来上班了。阳光出来后,气温也是迅速上升,昨天下午杭城最高气温达到了18.8℃。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真让人心旷神怡。

杭州气象台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杭州天气晴多雨少,除17日前后有短暂降雨外,其余时间晴或多云天气为主!下周三之前,没有冷空气叨扰,在稳定的高气压控制下,晴好天气唱“主角”,阳光和蓝天每天都不会缺席。

气温也很稳,最高气温在19-20℃,最低在8-10℃,只是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还要注意保暖。17日以后才会有弱冷空气影响,短暂降雨之后,气温将略有下降。

这两天最值得注意的还有保湿,天气晴好,杭城最低湿度都降到了20%,火险气象等级较高,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多喝热水”预防秋燥,还要小心无处不在的静电。

为什么是“金秋”不是“银秋”?

“不愁春尽絮随风,但喜丹砂入颊红。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秋会当同。”大家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用“金秋”来形容秋天,而不是“银秋”或者其他颜色?

杭州气象台科普说,在古代,人们认为是木、火、金、水主管四季,其中木主管春季,火主管夏季,金主管秋季,水主管冬季,“金”即秋季。所以说,“金秋”两个字中,“金”和“秋”一样,也是指秋天,是并列的关系。同理,“金风送爽”中的“金风”也就是“秋风”。

到了现代,人们更愿意把“金秋”理解为“金色的秋天”,也没有什么问题。首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成熟的季节。你看,满山遍野都是金色的,金色的树林、金色的稻田、金黄的果实,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此为一“金”。其次,秋天的阳光洒向大地,是明快的金色,脱去了夏的热烈,又没有冬的无力,温暖而不炽热,此为二“金”。第三,从四季分布来看,杭州秋季只有两个月左右,让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秋季是那么的短暂,让人觉得如同金子般珍贵,此为三“金”。

这么珍贵的“金秋”,可别浪费在家里了,趁着周末天气晴好,正好出去走走,而且都不用出城,城里就美景如画。

你家附近的银杏黄了吗?

桂花季之后,杭州人又迎来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银杏季,橙友们这几天也是纷纷给我们报料说,不少地方的银杏叶已经黄了。

城北的银杏林、天目山路的银杏树,还有朝晖公园旁边的银杏小路,都吸引着人们前去打卡。

杭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前几年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杭州选了300条马路,一条条去看,哪些行道树数量最多,长势最好。根据当时的数据,排名第一的是香樟,第二是梧桐,银杏是第三。

别看银杏在杭州好像随处可见,不怎么稀罕,实际上它可是世界珍稀树种,说“植物界的熊猫”也不过分。银杏属裸子植物银杏门唯一现存物种,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但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绝种,唯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由于银杏树形挺拔,叶形古雅,也深受人们喜爱。郭沫若就专门写了一篇《银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把银杏狠狠夸了一通:“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

有私藏的银杏打卡地推荐吗?

这个周末想出门去赏银杏吗?西湖的孤山上、西湖大道、环城北路、中河路上城段、贴沙河边等,都是不错的打卡地。

比如孤山,从鲁迅雕像旁边的游步道进去,顺着台阶往上,大概走上两三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平坡,坡上种了十几棵老银杏树。这里很清静,适合坐在树下看看风景、发发呆。

古武林门这里,也就是武林路和体育场路交叉口的万向公园,也种了不少银杏。上塘路(大关路—登云路段)也种了一些胸径25厘米以上的银杏。大关西苑小区门口,还有一片宽约30米,长约7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银杏林,几年前,杭州拱墅区在这个路段种了上千棵银杏树。

滨江大道这里,就是钱塘江南岸靠近钱江龙的江边道路,也有3公里长的银杏树带,附近的滨江公园里也种有一片银杏林。

你要有什么好的赏银杏地,欢迎上橙柿App发帖告诉我们!

今年汛期极端大风和龙卷风频发

回头来说天气,中央气象台前天(11月12日)发布了2021年汛期天气盘点——强对流。今年以来,截至10月10日,我国共发生4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与过去3年同期平均次数(46次)持平。总体而言,强对流活动呈现开始和结束时间偏晚、北方多于常年、极端大风和龙卷风频发、短时强降水创历史极值的特点。

2021年我国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开启”与“收官”时间均晚于常年。第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3月30日至31日,发生时间较常年(3月15日)偏晚15天,而最后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10月2日至4日,发生时间也较常年(9月16日)偏晚约16天。

今年我国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的强对流活动明显多于常年,特别是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20毫米)和雷暴大风(风速≥17.2米/秒)发生频次均明显多于过去3年平均。而华南地区强对流活动则显著偏弱。

今年全国雷暴大风天气也显著多于常年,据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显示,2021年4-9月全国雷暴大风总站次数超出过去三年平均次数近50%。其中4月30日,江苏沿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最大风速达47.9米/秒(15级)。

此外,今年的强降雨过程中,局地短时强降水极端性强。特别是在7月20日16-17时,河南郑州出现最大小时雨量201.9毫米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刷新我国大陆地区小时降水强度极值纪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