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严格管控来浙返浙人员 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地区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鼓励“云祭扫”
都市快报报道 昨天下午3时,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09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3月29日0-14时,浙江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其中嘉兴海宁市1例、桐乡市1例,湖州安吉县2例、吴兴区1例,丽水莲都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其中嘉兴南湖区、海宁市各1例。
自3月3日以来,我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2例(普通型19例,轻型202例,危重型1例:在衢州市人民医院,目前病情稳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一波疫情主要涉及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跨省际和入境物品关联的隐匿性传播特征明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社区传播和局部聚集性疫情。
从我省实际看,受外省市疫情外溢影响,近期我省输入性疫情明显增多,近三日已发现18起,主要为对外省市中高风险地区等来浙返浙人员集中隔离(居家观察)主动排查,或在高铁站、高速路口等“愿检尽检”采样点检测发现;个别疫情涉及的场所和人员活动范围相对复杂,当地正在抓紧排查管控,其他感染者发现总体尚在早期,在风险人员管控到位的情况下,社会面影响较小,但仍需高度关注疫情在社区的传播和外溢风险。
当前,我省周边地区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流调显示,3月3日以来我省发生的50起疫情中,43起为省外输入。对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要严格管控,加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希望大家主动做好核酸检测、社区(单位)报备和日常自我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地区;近期来浙返浙人员和有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入浙首站“落地双检测”等制度,严格“应检尽检”、加大“愿检尽检”,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风险。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说,随着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人员流动性增大,祭扫、旅游、聚会等活动增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持续存在。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出行,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不超过10人。清明期间,倡导祭扫活动从简,加强出行和祭扫期间个人防护。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
倡导祭扫活动从简
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发出倡议,倡导安全祭扫不返乡,优先选择家庭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浙江省民政厅也倡导大家,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鼓励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等方式,确需异地祭扫的人员,应服从当地疫情防控期间外来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底线。
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服务机构将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提供网上祭扫、预约祭扫、代为祭扫等三类便民祭扫服务。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行动,做文明祭扫的践行者,做绿色殡葬的先行者,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
217万亩茶叶可采摘
严格管理来浙采茶人员
浙江省的茶叶面积共有307万亩,眼下,已经有217万亩茶叶达到了采摘标准,现在采摘的都是品质比较好的春茶。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大海说,抓好当前的春茶采摘,对浙江省山区、半山区的农民增收致富至关重要。
浙江省当前共需要采茶工158.4万人,已经在岗的是143.8万人,中间还有14万多人的缺口,今年采茶“用工荒”的现象比去年更加明显。
目前,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已经印发了通知,明确针对春茶采摘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包括严格实行省外来浙采茶人员的“进入浙江”和“上岗采茶”前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起采茶人员的登记报备、封闭管理等制度。
同时,浙江省也已经派出调研指导组分赴产茶大县,深入村社、企业、市场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情况,了解掌握采茶用工缺口情况,指导调度各地根据不同茶园、不同品种实行错时错峰采摘。
杨大海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做好春茶生产指导和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积极引导茶农利用网上农博、电商平台以及直播销售等渠道拓展销路,提高茶叶销量、增加茶企效益、保障茶农增收。
1.76亿元一次性补贴
将发放给实际种粮农民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油菜已经进入盛花期。目前,浙江省冬种小麦面积有185.6万亩、油菜186.4万亩,早稻计划种植面积174.5万亩。
今年1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粮油产销政策,并持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油规模种植补贴以及早稻订单全覆盖等政策。其中,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能够有效地提高浙江省种粮农民的风险保障能力。
目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已经下达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多亿元支持粮食生产,近期,还将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76亿元。在粮食收购方面,在国家已经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基础上,浙江省也将进一步提高收购价。
杨大海表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不负春光,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