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杭州为什么要建“云门”?为什么要通“云谷”?为什么要建如此多的连廊?
2022-08-17 11:46:46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

从有到新,打造通向“美好生活目的地”的美好枢纽

杭州日报讯 从2017年5月的专家咨询会开始,5年时间,在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杭州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杭州交投集团统筹部署,各参建单位齐心协力下,西站终于成型,即将投用。它先进的设计理念,也赢得了多方赞誉,在谈论到它在站城融合上颇有成效的尝试时,“公共空间的营造”成了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是站城融合的标志之一。”在西站枢纽设计团队的眼中,在西站内腾挪出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是检验站城融合成色的一道“硬杠杠”。

在市民眼中,相比普通高铁站,西站枢纽无论是在形态还是功能上,都有太多不同。例如,为什么要在站房之外再加上一扇“大门”?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拉通一个可以“一眼望穿”的“走廊”?诸多创新背后的逻辑源流,也都通向公共空间。记者采访了西站枢纽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探求城市与枢纽间的“中间地带”在西站是如何产生的?

创新1 站场抬高 从“摊大饼”到“垒蒸笼”的一次转身

7月底,三墩互通后通段、235国道先行保通段正式通车,这是去往西站枢纽西侧的主通道之一。从这条路线行近西站,在车上往外望,可以看到西站周围林立的高架,一直延伸到站房左右两个落客平台,从某种意义上,你可以把西站想象成土家族传统民居吊脚楼, 建在高架上、“悬”在地面上。

根据杭州交投集团提供的数据,西站站房被整体抬高了14.5米,站房高架桥下有10米的净高空间,这意味着什么?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抬高车场,能腾挪出两个空间:在不割裂城市南北通行的同时,“让原来在传统广场布设的公交、长途、出租、商业等配套业态可以布置在铁路车场下方,既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大大缩短了旅客的换乘距离。”

简言之,普通的铁路客站建设大多以路基站为蓝本,在一大片空地上“摊大饼”,围绕铁路车场让车站的一系列功能在平面上铺展开。以桥基站思路打造的西站,是在“垒蒸笼”,让车站功能在平面融合的基础上,在垂直方向上叠加,西站站房内四个象限都设有社会车辆、出租车停车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也让站房内部的公共空间得以增加。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抬高了14.5米,正好让标高0米的到达层与铁路站台层之间有再做一个夹层空间的可能性,标高6米、面积1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夹层(6米夹层)应运而生。在规划中,这里将与多部门合作,设置城西科创大走廊展示馆、浙江铁路陈列馆、党群服务中心、云城规划馆、西站文物展馆等公共空间,同时6米夹层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南北向连通的慢行通道,实现了城市功能与站房功能的充分融合,增强了西站枢纽与市民的情感联系。

创新2 站场拉开 西站开放、共享精神的“最优解”

在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之前,西站枢纽仍是一个交通设施,如何在这两个“角色”间找寻一个平衡点,在最初的站房设计稿中,站场拉开就成为主创程泰宁院士给出的“最优解”。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西站站房综合体的整个格局。

传统火车站的车辆轨道线,就像肩靠肩“排排坐”,这让站房和哑铃一样,两端必须留出大量交通换乘空间,人要向站房两端走才能进站。西站将湖杭场、杭临绩场两个车场拉开28米,再加上车场抬高,人们可以从车站中部直通站台,南北两端留给城市综合开发,同时让站房的东西向有了一条与车场平行的城市通廊,这个通廊就是“云谷”。

云谷的定位是西站的“空间标识”,就像纽约中央车站的大中庭,既不是候车厅,也不是售票厅,而是一个半室内的城市公共广场。

之所以称为“谷”,是因为站在城市通廊层,向上望,可以看到6米夹层、站台层、候车层,就像处在山谷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站在候车层,甚至能看到地下9.2米深的地铁层,后来出于节能、消防等考虑,修改了设计,“地面层南北向城市通廊是国铁的出站疏散动线,东西向的‘云谷’基本上作为公共空间来使用。”有了公共空间人就愿意留下来,这个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了“活动场所”——一个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的人际交往空间,提升了旅客对于站城融合的体验感。

创新3

站前空间立体化

让更多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站前空间承担着城市公共空间与展现城市形象的作用,但怎么做很“考究”,特别是处在杭州云城核心区的西站。在建设铁路客站时,往往会面临问题:常规的站前空间就是一大片空地,往往是“种了树市民觉得挡住车站不好,不种又太空”,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如不做站前空间。据悉,“云门”当初带条件出让时,规定必须留出数千平方米空间承担站前空间的作用。这些延伸至站房外的公共空间,由无处不在的连廊串起。

“在地铁站厅层、6米夹层、候车层、旅服夹层这几个高度做了大量的连廊,把站房与南北综合体、周边城市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连廊本身也是一个个可休憩、可漫步、可通行的综合公共空间。

例如在旅服夹层外、标高31米处,围绕西站站房外围一圈,有一环空中花园连廊,这是站房与雨棚上盖、综合体、云门连接的核心廊道。

“因为24米候车层外的落客平台交通情况比较复杂,有车也有人,所以为了避免互相干扰,我们把空中花园连廊提升到31米旅服夹层高度,专门作为慢行通道,并在这个线性的公共空间上设置了一系列的绿化景观、服务场景。”在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口中,它类似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可以满足市民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多方面需求,“这里甚至可以举办艺术临展、临时演出等活动。”

西站投用后,由于权属主体及安检等原因,空中花园连廊与站房的旅服夹层之间不会马上连通,但也预留了今后连通的条件。这些公共空间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也将是下一阶段西站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宛婧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