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开了三十多年的雅惠酒家 迎来了第三代老板娘
2021-10-07 08:16:08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都市快报讯 1983年,江城路上开了一家雅惠饮食店。宋文玲恰巧是那一年出生的,她有点小得意,“跟我同年纪的!”

雅惠饮食店后来改名为雅惠酒家,虽然几经搬迁,但始终都在江城路这一带。认识毕晓晔之前,宋文玲就听说有这么一家饭店,只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老板娘。

宋文玲是毕晓晔的妻子,毕晓晔的祖母王雅仙正是雅惠酒家的创始人。今年,宋文玲从毕晓晔的姑姑毕慧英手里接过重任,成为雅惠的第三代老板娘。

开店

去年8月,我曾对雅惠酒家王雅仙老奶奶做了采访。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第一代创业者的艰辛:花600元盘了一个小小的店面,5斤面、2斤咸菜就开始营业了,每天一大早骑自行车从城南赶到拱宸桥、卖鱼桥买菜,车身后装有木头架子,用来搬运当时还不怎么容易买到的啤酒,几十斤重全凭一股劲撑着。

因为待业青年开店有税务减免的优惠政策,饭店的营业执照是三女儿毕慧英申请的。饭店取名字的时候,王雅仙的一个姐妹提议从她们母女二人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结果做招牌时写错了,“雅慧”变成了“雅惠”。

饭店最初只是一个二层楼的门面,全家人都住在二楼狭小的空间里,一楼除了厨房,就只能放下一张桌子。开店后,毕慧英也一直守在店里,“开店容易守店难”,这是母女两代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做生意,几十年间“从来没有乱来过”,早年间雅惠酒家还因为诚信做生意得过表彰,毕慧英说:“家里的大彩电都是奖来的!”

饭店的第一代掌勺是毕慧英的大哥,就做家常杭州菜。一起下厨房的还有排行第六的妹妹毕慧萍,忙不过来了,毕慧英也会顶上。不过她说自己虽然动作麻利,可水平不怎么样,而小妹则是“慢工出细活”,手艺获得客人们的一致好评。

后来大哥过世,店里有了大厨,毕慧萍依然负责厨房的运作,姐妹俩一起守店,饭点在店里忙,下午空当时则理理菜、搞搞卫生。

逢年过节雅惠酒家也正常营业,毕慧英说30多年就是这么全年无休过来的,“最难的还是我们刚开店的时候,店里是做夜宵的,做夜宵最怕的就是客人喝多了打架。那个时候又没有电话,我一个20多岁的姑娘儿,看到他们打架,就赶紧骑上自行车去派出所报案,自己都记不清按过多少次手印了。都是我们的青春啊!”

接手

王雅仙从开店之初就定下了规矩:“我家吃什么就给客人吃什么。”从王雅仙开始,每天早上去菜场是历任老板娘的日常,不用配送的半成品,只买自己也会吃的食材,所有腌制的产品也都自己操作,这样就能充分地对食材的品质和价格做最好的掌控。

上世纪90年代王雅仙退休后,毕慧英接手饭店成为第二代老板娘。如今,她和妹妹毕慧萍守了几十年店,到了年纪也想回家歇歇,接班的重任就落到大哥的儿子毕晓晔身上。

毕晓晔原本就是学厨师的,曾在杭州多个大饭店工作过。用他的话来说,做厨师太辛苦了,别人都是高高兴兴吃饭,就你在厨房埋头苦干。宋文玲一直都在做服装生意,早就是淘宝5冠的优质店家。结婚后,毕晓晔和宋文玲一起做生意,还开了传媒公司,每天直播,事业也是轰轰烈烈。这时候,家里决定由他们接手雅惠,毕晓晔蒙了:“啥,好不容易脱离了厨房,现在又要回去了?”

还真是回厨房了,夫妻二人做了分工,宋文玲当老板娘,毕晓晔管厨房。正式成为第三代老板娘前,宋文玲还要经过两项“上岗培训”,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学会骑电动车,等差不多骑得溜了,就由两位姑妈一前一后“夹着”,保驾护航——去菜场买菜。原本服装直播都是晚上做,宋老板娘保持着晚睡晚起的习惯,结果升任雅惠的老板娘后,她发现去晚了,菜场里剩下的只有“倒担货”,品质不好的菜买回来,她自己都觉得难为情。从此,菜场里多了一个7点就出现的老板娘。

两项“上岗培训”,除了买菜,另外一项是当服务员。宋文玲跟我说,毕家人都是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的,老辈人奉行亲力亲为原则,她也端着盘子在店里满场跑,还要在厨房收拾食材、客人离开后收拾碗筷,回忆起那一个月,她直接用“生无可恋”来形容。

这一个月的实习,让宋文玲意识到自己将要接手的是什么:“你都想不到,有些老客人年纪嘎大了,都拖家带口来吃饭,跟我说他们十几岁就在吃雅惠了。住望江门的人都是老吃客,嘴巴多少刁,一盘油爆虾烧的时候可能有三四只虾儿死掉了,他们马上就说的,老板娘,今天有几只虾儿死掉了。你说我这个责任大不大!”

传承

当上老板娘后,宋文玲做的第一个动作是引进电脑点菜系统。之前毕慧英一直用三联式小本本手写菜单,厨房里贴满点菜的小纸条。遇到客人说这个菜不要了,或者要加哪个菜,就要重新在单子上涂涂改改,再拿去厨房。宋文玲说电脑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厨房出菜速度也提高了,上菜更快。

第二个动作是首次在客人同意的情况下“拼桌”,雅惠酒家现在这个店有十多年没有装修过了,一楼还是以传统圆台面为主,现在的就餐模式则是小桌子为主流,尤其这两年有很多外地游客过来打卡,他们对拼桌的接受度相当高。

这两项是宋文玲跟我提到的“改变”,作为老客人我还发现,店里新增了时髦的酒水饮料,都是当下年轻人喜欢喝的。

虽然做了很多创新,但“80后”的毕晓晔和宋文玲说得最多的还是“传承”。

雅惠酒家一些老传统还在,像眼下大多数小饭店都会使用的扫码点菜,他们就还没采用。宋文玲觉得根据店里到点菜区集中点菜的模式,每一个点菜的过程就是跟客人的初步交流,不论是老客人还是新客人,这个交流都能进一步拉近距离。也许,这就是她能够在短时间里被大家接受的原因之一。

还有菜式。比如店里的第一爆款狮子头,上世纪90年代售价18元,现在售价40元。这个价格很公道,雅惠的狮子头是真正意义上的狮子头,比我拳头还大,每个人来这里后,都觉得自己从前吃的是假狮子头,顶多也就是肉圆儿。讲真那个狮子头一点也不上照,拍出来甚至有点“墨墨黑”的感觉,但对宋文玲来说,刚出锅的狮子头圆润、饱满,再美不过。这款狮子头的做法略复杂,现在配方掌握在毕晓晔手里。

毕晓晔也一直在思考,雅惠已经做了快40年的老杭州菜,菜的品质和味道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现在还能做哪些改进?在保持原有菜品的同时,他重新规划并强调了蒸菜的重要性,现在几乎每一桌上都会出现清蒸甲鱼、火腿蒸老鸭、花雕蒸鸡、黄鱼鲞蒸千张包等作为一道大菜,“我们杭州人还是喜欢吃个原汁原味,只要食材用得好,蒸菜肯定好吃”。

看着宋文玲接手后不断攀升的营业额,王雅仙奶奶说,要孩子们努力,争取做百年老店。

宋文玲说,她之所以会被长辈们寄予厚望来接手,除了她的商业能力,还有她对吃的热爱。姑妈们由于老式经营而被“绊牢”在店里几十年,没有机会出去看,她想等稳定下来了,找时间多吃、多学,期待新的尝试。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重新装修,把菜品做得再精致一点。

采访的时候是下午2点,雅惠酒家还有几桌客人,喝着小酒吃着小菜。王雅仙老奶奶对跟我一起来的摄影师说:“下次装修了就不一样的嘞,我要在店里拍照做个纪念,你看,我还有老店的照片呢。”拍照时,她的身边围绕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是生机勃勃的第四代。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于清  编辑:张翟】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