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2035年,杭州要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2021-11-30 09:42:31 来源:每日商报
分享到:

硬件升级+服务提质

和睦社区加速迈入老年“友好时代”

家里出门不过几百米,就能来到和睦剧院,观影体验媲美商业大影院;往回走几步,便能在和睦公园散步、锻炼,如果喜欢绿植环绕,转个弯就能看到街心小花园,这是社区老年群体中最具人气的景点;走进社区的阳光老人家活动中心,不仅能读书、看报、对弈,还能参加内容丰富的老年课堂,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到智能手机、摄影摄像……只要老人想学,期待的课程总能出现。

天气寒冷洗澡不便,“流动助浴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购买护理、保洁等服务,不用花钱,政府发放的“重阳分”就能直接抵扣……现下,这已成为了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老人的生活日常。

和睦社区常住居民9700多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户籍人口数的38%,其中近半是70周岁以上老人,这部分老人中又有一半是空巢、独居老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和睦社区自2018年起,在原有全省首批五星级养老中心、全市首家微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打造“阳光老人家”之和睦样板——“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构建医养护、文教娱、吃住行一街式养老生活圈。

和睦社区党委副书记、三方办主任何舟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睦社区更是着力于对社区内老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全方位适老化改造,比如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开辟老年人绿色通行道,楼道内安装转角椅、爬楼机,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设等。

除了改造公共“大环境”,还从居家的“小问题”入手,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社区借助“黑科技”,对有需求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助浴设备、智能远传水表、智慧化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老人日常状态,如果出现意外,平台会自动报警,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响应并联系老人家属。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除了硬件改造,更需要发展软性服务,培养养老服务氛围,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时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何舟表示,和睦社区还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购买服务、引进合作、本土培育三管齐下,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三方联动、三方受益的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杭州版养老方案已逐渐清晰

杭州市经过多年探索,以翠苑一区、柳翠井巷、和睦等社区为代表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先试先行,不断推出各种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营造了浓厚兼具杭州特色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

本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持续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城市评选。

“根据国家和省卫健委(老龄办)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杭州建立了由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建委等12个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主要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为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评审专家,其中,城镇社区有40项创建标准,农村社区有30项创建标准。”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人士表示,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350个“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取创建50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市城乡将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新时代的居家养老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全方位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学欲望、注重开展线下教学,真正落实‘家庭医生’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这项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浙江省社科院智库首席专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怎样才算“友好”,老年居民才是“评判官”。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徐文强 王然 苗露 通讯员 冯晨晨 金婷 何颖 蔡黎丽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