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每日商报讯 曾经杂乱无章的废弃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运动场。最近,改造后的衍家桥东岸桥下空间迎来了“颜值”大变身,步行几分钟,市民就可以享受在家门口健身的快乐。你能想象吗?未来,我们的身边将多出许多这样的公共“健身房”。
日前,杭州市正式印发《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文件。通过三年行动,在新增体育场地面积中安排16%以上用于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 主要配套“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门球。到2024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具体该往哪里“嵌”,具体怎么“嵌”?杭州市运河集团率先给出了答案。
据悉,为了助推全民健身的热潮,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市运河集团依据所在的地形、环境以及道路本身构造情况,推动“桥下空间+体育健身”改造更新,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比如充分利用大运河沿岸桥下空间的遮阳避雨功能,分别在南北端选址两处较为合适的点位布置了运动休闲场地。
其中,南段在衍家桥东岸桥下空间增设了12套体育健身设施。
在北星桥西侧桥下空间则建设了自杭州市关于嵌入式体育设施场地指导意见文件下发后,首个完成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将废物堆积的桥下空间打造成为了一个供市民健身的运动小广场。
该场地总面积约2900平方米,建设有1个标准篮球场,1个门球场,6套健身器材,其中运动柔性材料场地约1200平方米,硬质铺装休闲活动场地约1700平方米,可以充分满足周边市民对篮球和广场舞场地的需求。
接下来,市运河集团将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大运河沿岸金角银边区域资源的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亚运红利,实现全生命周期体育公共服务优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