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两年来,39名博士奔走在丽水田间地头——他们,在群山间书写论文
2022-10-11 11:48:31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田野又一次打开了绿色的教材,溪水流淌着乡村振兴进行曲。

两年前,12名青年怀揣着这份憧憬,以“百博入乡镇”首批挂职人才的身份,走进丽水乡村。春华秋实,如今这支来自浙江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丽水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队伍已增至39人。他们心怀炽热,脚踩泥土,用行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迎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700多个日夜悄然流逝,他们给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又有什么体会和收获?近日,记者辗转丽水各地,倾听他们与那片山、那群人的故事。

博士走进小乡村

“所求为何,所向何方,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是博士后程科军下乡镇入企业过程中,记录在微信中的心情。

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先后赴复旦大学等名校求学10多年,却在完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博士后课题研究后,选择回到山窝窝的坚定与执着。

生于斯,长于斯,程科军与丽水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铭刻在他记忆中那些神奇的中药材。小时候的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伤风感冒后,喝下几碗熬制的汤水,就能很快痊愈?带着这种好奇,他高中毕业后,就把中药学定为今后的职业方向,尤其对丽水一带的道地中药和特色畲药研究,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留学归国后,他选择带领团队回家乡从事相关中药材研究,并努力抓住一切机会走进种植户和企业,探寻助推丽水中药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

程科军的理想与热爱,正是丽水的呼唤与期盼。

丽水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土壤、气候等条件优越,但因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很多汇聚于乡村的优质生产要素被埋没于大山之间或产品价值不高。如何推动山窝窝变成金窝窝?2020年,丽水在借鉴“百博入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百博入乡镇”人才计划,支持博士专家组团走进乡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中药材康养产业、文化挖掘传承等项目开展挂职服务,努力为乡村发展装上强有力的“人才引擎”。

由此,加入其中的程科军团队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成为了“一对”。自那以后,他经常带领团队中的童应鹏、吕群丹等博士来到板桥乡的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送回实验室分析,对当地的种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方法回答“板桥乡适合种什么”等问题,并在当地举办培训班,教授农民如何选种以及标准化种植技术。同时,他们还积极为乡里牵线搭桥引进企业,尝试以订单式种植模式共建药材种植基地。

田埂上有了博士的身影,小山村有了更明亮的未来。村民的信心和期待,让这群青年博士更加干劲十足地奔走在山间田野,为绿水青山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增产增收和共同富裕齐头并进积极助力。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邱东萍怎么都想不到,从老家江西来到丽水,自己有一天会变成“包工头”。

去年3月,青田县北山镇“岭根公社”乡村旅游综合体扶贫项目开工,这是全镇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的一笔。在镇长叶利永看来,有着优美自然风光、丰富人文历史、较好旅游产业基础的北山,最缺乏的就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而“博士入乡镇”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及时雨”。

挂职服务北山镇后,邱东萍发挥自身园艺专业优势,为北山镇“一村一品”旅游规划项目添砖加瓦。在箬坑村重点景观改造项目中,她不仅帮助做绿化设计,还挂心改造成效,总是安全帽一戴、标尺一拿,在施工现场一项一项对图纸、抠细节,渐渐地,连道路、长廊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门儿清。后来,只要一有问题,施工队也习惯去找她,因为大家都知道“邱教授要求高”。

“让变化一点点发生,让村庄一点点变美,让乡村一步步振兴,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笑言对乡村爱得深沉的邱东萍说,只有走进乡村,了解乡村,亲身感受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才能学以致用,真正践行走进乡间地头写论文、做科研的初心,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

以行动赢得乡亲口碑

直至今日,只要提及为村里广场改造而专门组织的那场设计大赛,缙云县双溪口乡周扎村党总支书记王辉总有说不完的话。

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双溪口乡,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以党员干部、学生为主的红色游学团队前来参观学习,而“红绿融合”旅游模式也成为当地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周扎村也不例外,漫步而入,绿道旁鲜花铺路,红色标牌错落有致,可谓移步易景。但如果深入其间就会发现,西面村民小楼间有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边缘处还堆放着各种杂物,成了影响村容村貌的一块“疤”。

对此,村里商量后决定,把这片空地改造成一个带有红色元素的广场。可是主意定了,方案却怎么也敲不定,问村民吧,各有各的意见,很难统一;找专门的设计公司,大家又觉得太贵且没有必要。

一筹莫展之际,在双溪口乡挂职服务的战杜鹃博士想到了一个主意——在她任教的丽水学院开展一场专门的设计大赛,发动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广场量身定制一套建设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也能找到大家都认可的方案,一举两得。”战杜鹃笑着说。

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一趟又一趟地跑进乡村,丈量场地,了解村史,询问意见,有时还会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设计。到了大赛决赛那天,村民们惊喜不已——不仅自己的意见以立体空间图呈现在作品中,有些点子还有了更好的诠释。最终,大家伙一起兴致勃勃地投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并敲定了广场设计方案。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比赛还在全乡刮起了一场“设计风”。当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如今,奔波在乡间地头的战杜鹃,经常会被村民“逮”住,向她请教自己设计的房前屋后改造方案行不行。

双溪口乡组织委员梅女杰说,很多时候,除了送技术、对接资源,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眼界、观念,会给乡村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就像我自己,一直想着如何把双溪口先后出了34名博士的文章做深。经过和战博士一次次讨论,我现在正努力学习乡村美学,并思考如何从这个角度把我们‘博士村’的特色培育成品牌。”

绿水青山间,这些青年博士,正以他们独特的经历、有力的行动赢得人们的口碑。

程科军的“双重身份”,就发生了一次奇妙的“化学反应”。

除了“百博入乡镇”挂职服务,他还是丽水“百博入百企”人才计划中的一员。在板桥乡,程科军得知很多种植户找不到稳定的市场销路。而在企业挂职时,他又发现存在无法有效衔接种植和生产两端需求等困难。

于是,经他牵线搭桥,浙江康宁医药有限公司先后与松阳县板桥乡、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青田县吴坑乡等多个乡镇达成了中药材订单种植战略合作关系,联合重点打造前胡、黄精、太子参等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进一步助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这样的合作,让公司总经理金俊一扫生产原材料的后顾之忧,也使当地老百姓对中药材种植更有底气和信心。

理念一转天地宽。据悉,如今在板桥、大地、吴坑等多个乡镇,都已建立“村集体(强村公司)+家庭农场或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程科军博士团队、康宁医药和乡镇正通过药材基地建设、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及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积极提升药材种源筛选、药材合理采收、产地初加工、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控制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水平。

据统计,两年来,丽水“百博入乡镇”人才计划累计帮助乡镇解决技术难题百余个,实施项目和推广成果56个,争取各级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培训科技应用人才近千人,带动经济效益3500多万元,为智力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生动样板。

广袤的成长空间

乡村的发展呼唤人才的智力支持,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给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

作为丽水较大的三叶青基地,遂昌县石练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资源。为了改变“生在闺中人不识”的局面,乡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百博入乡镇”挂职人才,老家湖南的侯景博士便因此与石练结缘。

他经常挤出时间驱车从丽水学院赶赴基地,全面仔细地了解研究三叶青种植情况和产品推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发挥其身后高校和中药研究院的双重资源优势,深入解决技术难题。

一次次技术指导,一次次资源对接,也让侯景对于道地药材评价和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久前,在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调研后,他将此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并打算递交项目申报。

这样的经历,来自浙江大学的董信阳博士也曾有过。在龙泉市竹垟畲族乡挂职服务期间,他围绕龙泉“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战略,针对笋壳、红薯藤叶等农作物废弃资源大胆破题,创新研发并成功推广了笋壳、红薯藤优质青贮料调制及在湖羊日粮中的优化利用技术,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两个乡镇6个村100多户农户,有效回收笋壳、红薯藤叶600多吨。

“没想到还因此获了个大奖。”董信阳笑得开怀。原来,在2021年度浙江省农业丰收奖评选结果中,他参与指导畲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秸秆—肉羊—有机肥”循环农业生成模式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榜上有名。如今,他已在特色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上大展身手,为乡里建立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示范基地。

而在云和县崇头镇,带着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景区农旅融合等项目而来的贾静博士另有一番境遇。

崇头是贾静的老家,当初之所以选择到该地挂职服务,就抱有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想法。一遍遍踏踩青山绿水间,她有了打造一条可复制风景线的想法,并渐渐有了初步构思。正当打算据此详实计划时,一位老大爷找到了她,提出把山坳里的一间老房子纳入风景线,打造成标志性民宿。一开始,因为这个提议和这条风景线定位不相符,她就没放在心上,可回到学校勾勒图纸时,似乎自然而然就将其画了出来,左思右想融入当地特色元素后,竟成了风景线的亮点之一。

贾静的内心深受触动,随后一段时间,她再次走遍这条风景线周围的村民,不放过任何一条建议,哪怕最后在这条风景线上用不到。她说:“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群众智慧无穷无尽。”

“当越来越多像程科军、战杜鹃这样的博士和他们的团队,有效集结人才、集聚智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于田间地头,丽水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将被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丽水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守成介绍,当地正以深化“百博入乡镇”“百博入百企”人才计划机制为载体,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平台资源优势和人才智力红利共享最大化,积极构建乡村产业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为开往“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快车加装智力提速器。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万笑影 杨世丹 通讯员 陈建清 江涛  编辑:李佳萌】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