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开启,浙江11个市62个县与四川12个市(州)68个县结对。三年间,浙川两省不断夯实合作基础、健全协作体系,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凉山州的镇海·金阳电商产业飞地园区里,“95后”彝族主播黑日阿佳莫面对镜头推介着本地的优质水果。她说,自己原来在外地做话剧演员,今年回到家乡,在宁波的专业电商团队培养下做起电商直播,每个月收入过万。
“95后”彝族主播黑日阿佳莫:以前是大家往外面走,自己所学的东西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处。现在浙江的企业来到了我们这里,让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就能够学习到外面的东西,那何乐而不为,我们直播间做得蛮不错的,提成也蛮高的。
由宁波镇海联手凉山金阳打造的电商产业园位于凉山州的另一个地方——西昌市。园区负责人胡杰说,这种“注册在金阳,办公在西昌”的飞地模式打破了金阳县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发展桎梏,产生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部消费协作的升级。目前已有14家企业入驻,园区里像黑日阿佳莫这样的本土青年电商人才已有100多个,通过直播带货产生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已超3500万元。
园区负责人 胡杰:目前为止,我们整个园区所有注册企业产值大概是1700多万,税收也都是在金阳的,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对企业来讲的话,直接注册在这里的话,我们会帮他对接源头的资源,并且去管理当地的一些物流等等,节约了运营成本。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全面启动。三年间两省不断深化合作,奋力打造产业合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走进北川县永昌镇福田村的“福田里”蓝莓基地,一株株蓝莓长势喜人,几十名游客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采摘。作为东西部协作项目之一,浙江柯城将当地的蓝莓产业输入,推动北川蓝莓产业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创新建立“五金增收”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股权量化“分红金”等,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永昌镇镇长 母凤鸣:去年我们整个园区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4400余万,我们也会举办蓝莓采摘节,吸引周边的游客到这里来,今年截至目前已经超过了2万人。通过蓝莓园区的发展,带动我们周边1700余人年增收7000元以上。
浙江还发挥优势产业富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帮助川东北等地茶产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在广元市青川县,22个摄像头被安装在蒿溪乡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园,连接村委会的“数字驾驶舱”,可以采集茶叶生长环境数据,实现精准管护。而在配套的全智能数字化加工车间里,一天最多只需要4个人就能完成5000斤鲜叶的精加工,年产茶叶80到100吨。蒿溪乡党委书记王军成说,村里已经招引广元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落户,促进周边五个乡镇近2000户茶农增收。
蒿溪乡党委书记 王军成:数字化管控的方式引进过来之后,把我们的管控弄简单了。茶园的长势和品质都非常好,产量也非常高。然后这个收入就更高了。
三年来,浙川两省全面深化产业协作发展,强化资本、要素、生产、市场的高效对接,不断涌现出标志性成果:在甘孜州丹巴县,由金华市金东区援建的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是当地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综合性加工和仓储物流园项目,打通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及销售、物流的全产业链,目前已入驻大小企业7家,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300多人就业,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在南充市南部县,温州瑞安援派工作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7000万元,建设光伏大棚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帮助南部县晚熟柑橘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并建成3条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带动1.23万户农户稳定增收;宁波凉山携手打造两地仓项目,在凉山仓中心仓内,各类凉山特色农产品正等待以整车直运形式直发宁波仓,进而销往长三角等地。负责人向宏说,凉山仓中心仓运营以来,已有效缩短物流周期3-4天,降低物流综合成本50%以上。
凉山仓中心仓负责人 向宏:我们感受到就是学习了浙江更先进的物流管理体验,实实在在地把我们成本降低了。把四川更好的货物带到客户的手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的东西就更好卖了,老百姓手上拿到钱的会更多。
今年6月,这一轮浙川对口工作满三年。浙江省新一批挂职干部将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秘书长张秀梅说,今后双方还可以加强社会力量帮扶、全面深化交流合作,为全国深化东西部协作提供“浙川方案”。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秘书长 张秀梅:包括人、地、钱、技术等等各种的生产要素,它能够在更广的范围进行一个协同耦合流动,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接下来推动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东西部协作当中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都共同来推动的一项事业。应用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来推动东西部协作更加高效,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