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第一视点·深读丨千年大运河 如何流淌时代新韵
2024-07-08 22:35:41 来源:中国蓝新闻
分享到: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我们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重现大运河。“第一视点”栏目讲述总书记与大运河的感人故事,《今日评说》与您共同关注。

浙东引水工程耗时18年之久,它难在哪里,又为何要建立?

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顾金喜:长期以来,浙东地区都被缺水问题所困扰。一方面,山-原-海的特殊地形容易导致浙东地区会在同一时段出现这边抗洪,那边抗旱的洪旱并存现象。另一方面,经济繁荣的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省平均水量的二分之一。先天条件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造成了浙东缺水的历史难题。

直到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赴浙东地区考察浙东引水工程规划路线,踏勘工程选址,听取专家意见。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建设浙东引水工程,为解决浙东地区的缺水问题开出良方。2005年12月,引水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随后,萧山枢纽、舟山大陆引水工程、钦寸水库、引曹南线相继开工,一代又一代浙江治水人迎难而上,2021年,浙东引水工程终于全线贯通,一江春水向东流终于具化为现实。

浙东引水工程意义重大。一是为浙东地区“解了渴”。最直接的效果是它打通了浙东地区水系的“任督二脉”。这条323公里的动脉多年平均引水量8.9亿立方米,润泽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的1750多万人口。

二是守护了一方安澜。浙江伴海而生,台风常有,水患多发,在输送水源之余,浙东引水工程还起到了排洪防涝,安澜镇流的作用。

三是唤醒了水乡风韵。因为有富春江水源源不断涌入,萧绍甬平原河网的流速大幅提升,河道水质也显著提升。

四是促进了城市和产业发展。得益于浙东引水工程,在曹娥江大闸建成后,茫茫海涂得以利用。水是工业的血液,工程也为杭州湾一线的产业新城崛起提供了“鲜活血液”。

可以说,浙东引水工程传递着生命的脉动,把水清岸绿的诗画江南形象冲刷得更加亮丽。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和运河相生相伴。大运河给杭州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遗存和精神馈赠?

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顾金喜: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给杭州留下了富集的文旅资源,丰富的历史遗存。古镇、古桥、古道、诗文、戏曲、民俗可谓熠熠生辉,纵横古今。目前大运河杭州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点(段)共计11处,分别为拱宸桥,广济桥,富义仓等六个遗产点,以及杭州塘,上塘河等五段河道,列入世遗的点(段)数量在全国运河城市中位居前列。

同时大运河还是杭州“城之命脉”,孕育了钱塘繁华。千年古运河,满目是新景,大运河留下的实干拼搏,开放大气等品质,将激励杭州人民继续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续写当今时代的诗意与传奇。

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样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系列重要论述,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呢?

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顾金喜: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既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上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落点。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一个高地,四条示范带”的建设方向。即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带,大运河生态保护示范带,大运河文旅发展示范带,大运河美好生活示范带等四条示范带。充分彰显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浙江运河文化特色,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对外展示浙江,宣传浙江的金字招牌。

前不久,就在运河边上的绍兴柯桥,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如期召开,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揭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共同体发起成立,大运河这篇文章将再添新章节。

期待未来,大运河成为新时代展示浙江形象,赓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让千年运河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流淌时代新韵。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记者 饶思蓓 徐蘅芳  编辑:汪浩】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