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物联网街,承载着杭州乃至中国物联网技术的未来
都市快报报道 美国“波士顿128公路”两侧,聚集着数以千计的高科技企业。深圳粤海街道,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拥112家上市企业。
这些都是以创新之名汇聚而成的街巷,不经意间,就有可能掀起一场科技浪潮。
不过,要算上市企业的密集度,杭州的物联网街似乎更胜一筹。
高新区(滨江)有个物联网小镇,小镇里有条物联网街,街上坐落着13家上市企业。
这条街不长,短短1791米,大概20分钟就能走完。
这是“杭州最贵的街”,仅街上的13家上市企业,市值就超过9000亿元。也就说,这条街每1米的价值,就超过5.03亿元。按成年人迈出一步的长度为26厘米来算,在物联网街每迈出一脚,就是1.3078亿元。
这样的产业密度,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杭州GDP“亩产”最高地,起于一片农田
物联网街起跑于2010年,这一年,被称为“物联网元年”。
当年,“物联网”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报告,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信息产业”的重点突破领域。两年后,高新区(滨江)获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2013年,江陵路至风情大道中间这条不足2千米的小道,正式被命名为“物联网街”。虽然从未举办过热闹的开街仪式,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创业者们的首选地。
2014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战略,高新区(滨江)抢先“起跑”,启动物联网产业园建设。接着,高新区(滨江)又马不停蹄地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区(滨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资金、金融、用地、项目、人才等方面扶持特色小镇建设。
还未开发前,这里只是一片农田,物联网街也不过是一条不起眼的乡间小道。
2015年,西兴街道的七甲闸、星民、共联、协同等4个村(社区)完成整村拆迁,为小镇的建设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为小镇腾地方的,就有西兴街道的居民蒋栋栋一家。
在他的记忆里,“家里人靠种龙柏、棉花、白菜等作物为生,产量好的时候,每亩能有4000多元收入。”
现在,他家的宅基地,就是物联网街上的海康威视大楼。
估计西兴街道的居民谁也没想到,4个村社拆迁的两年后,物联网小镇竟然成了杭州GDP“亩产”最高的地方。
2020年,物联网小镇亩均产出了1.88亿元,成为浙江省当之无愧的“亩均效益”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