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浙江赶赴上海的快递员、分拣工和货车司机们的亲历和数据
2022-04-18 12:06:38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配送最多的是蔬菜生鲜,其次是包子、方便面等食物 再有就是母婴用品,宠物粮比例也很高”

都市快报报道 “昨天我送了150单,比前天多了50单左右。”这是从杭州援助上海保供的李效明看到的积极信号,“这两天到网点的物资明显多了起来。”这比一周前马光刚来的时候要多很多,那天晚上刚过12点,隔壁小区有人喊“新年快乐”,第二天了才知道,这户人家晚上抢到了菜。

另一边,上海部分地区的居民也发现,生鲜、日用品等物资有所缓解,在京东、盒马、大润发等渠道下的订单正在陆续配送到手里,虽然慢,但至少动了起来。

此前,京东CEO徐雷在朋友圈表示,供应链最重要的是“链”,只有各个环节稳定和可靠,才能保证供应的及时和准确。

因为疫情,这条平时十分可靠的链条多处出现了问题,但现在每一个环节都在好转。这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了李效明、马光这样,从外地赶到上海的快递员、分拣员,他们共同打通了物资到市民手里,最末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上周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透露,正在努力打通节点,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电商平台提高运力,“我们推动电商平台大仓、前置仓等商业节点网点应开尽开。”

目前,上海市电商平台非涉疫大仓已恢复营业42个,开业率95.5%;非涉疫前置仓恢复营业779个,开业率66.2%。

为什么要派人援助? 一家门店百名员工 减员81名

4月11日晚,李效明到达上海,他是京东首批从外地派往上海的快递员。按照规划,京东将向上海派遣3000多名快递小哥,其中约六分之一来自浙江。李效明的同事里,有坐飞机、火车来的,也有直接开私家车的,连被褥都带上了。

马光原先是盒马鲜生萧山金帝银泰店店长。他的爱人是浙江援沪医护人员,考虑到家里有孩子和老人,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由马光去上海,妻子留在杭州负责照顾小家。

这次,大润发从浙江、江苏和安徽三地的门店派遣600名员工援沪,1999年出生的黄蝶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临行前,她写下了“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因为任务不同,他们上岗的时间也有差别。马光和黄蝶是封闭式作业,到了门店了解和简单培训后第二天就能投入工作。李效明这样的快递员要复杂一些,搞定通行证和核酸证明,前后就用了两天时间。

为什么需要他们赶赴上海?马光分享了一个例子,盒马在上海的另一家门店,100名员工被隔离了81名。李效明被分配到的上海茸平营业部,正常情况下有26名快递员,疫情原因只能到岗18名,这已经算是到岗率比较高的。

目前,上海外卖骑手在岗人员差不多1.8万多人,正常情况下,仅美团一家,在上海的骑手就超过4.5万人。

无论是物资到达门店的卸货、分拣,还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些关键环节都需要人力支持。何况,在非常时期,他们面临更凶猛的订单量。李效明听说在上海部分地区,京东收到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双11”。

“我们现在收到消息,积压的单量已经突破百万,如果不增派人手消化,光处理这些就得用20天。”另一家同城配送平台上海相关负责人说,“只有人来了,订单才能动起来。”

食物的需求依然最大

同事动用私家车送货

正式投入工作第一天,黄蝶和12位小伙伴就“累劈了”。从早上8点到傍晚6点,他们花了整整10个小时,卸了50吨蔬菜,包括20吨西兰花、18吨洋葱以及12吨包心菜。从这里出去的蔬菜,被源源不断送进上海的其他26家门店后,再送进小区和隔离户家中。

虽然在杭州是店长,但马光到了上海,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和同事一起把货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分拣和打包,然后交给外卖员进行配送,“目前看,数量最多的还是菜肉奶的团购套餐。”

打包完毕后,怎么把货送到用户手里因为运力紧张变得困难重重。“很多上海同事已经开自己的车送货了。”马光透露,看到前方盒马的配送小哥不断减员,在上海本地的同事建了一个“有车的都去送菜吧”群,进来的几乎都是之前隐在幕后的技术、产品、HR、前台,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有辆沪牌车。

“这些平时坐办公室的,身体零部件都不怎么灵光了。”他听说不少人第一天出门就累瘫了,“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也有用户看到他们的样子,就知道,平时不是干这个的。”

不过,随着新生力量的加入,通过打通各个环节,他所在的门店效率有了提速。4月11日,线上单量和销量比之前翻了一倍,意味着更多的人通过盒马吃上了想吃的菜。盒马方面称,截至4月12日晚,盒马邻里在上海已经重开47家自提点,盒马鲜生门店也在陆续筹备复工。

由于防疫要求,李效明只能将快递集中送给附近小区的物业或者志愿者,由他们再进行派送,因为不用挨家挨户送,配送压力比日常要轻一点。从他配送的物资来看,最多的依然是蔬菜生鲜,其次是包子、方便面、手抓饼等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再有就是母婴用品,奶粉、纸尿裤等,宠物粮比例也很高。”

每天最治愈的是给客户打电话

有点麻烦的是晚上睡觉

把快递集中交付后,李效明要挨个给收件人打电话,这是他每天最治愈的时刻。几乎每个接到电话的人都松了口气,像是收到了一份礼物,“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感觉人都蹦了起来。”

另一个让他难忘的一幕发生在配送途中。在上海空旷的街上,他驾车经过一辆私家车,车里有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像是电影里才有的桥段。马光也有同事在出去送货时,获得了交警的点赞。

不过,对所有支援上海的人员来说,食宿仍是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每天忙完,黄蝶会和同事在门店的一角支起一顶顶帐篷,总部叮嘱他们一定要铺好防潮垫。钻进自己的小帐篷,黄蝶才有时间刷会儿手机,偶尔也会偷偷掉眼泪。

相比在室内工作的马光和黄蝶,每天在外面跑的李效明就没那么方便了。从11日晚上到上海至今,他几乎要每天换一个地方睡觉,“第一天睡酒店,第二天套了个睡袋睡卡车里,第三天睡另一个酒店……”

此前,另一个积极派人进入上海保供的平台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好不容易把人派到上海,却发现没有酒店敢接收,相关人员认真地拿着“保供资质”去找酒店,被告知需要一系列证明,涉及疾控中心、区政府、派出所等多个部门的报备和审核。“这个时候,每个部门都忙得一团糟,很难有精力来处理这些事。”

车门外的封条和货物身上的“保供”标签时刻提醒他注意 

家里人每天要来电话,叮嘱他小心防护

从货运平台抢到去上海的单子时,33岁的河南货车司机方懂里完全没想到,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他要频繁往返于杭州和上海。平常时间,这是一趟舒适的旅程,两地物资交往频繁,不用担心空车回来。

但现在,车门外的封条和货物身上的“保供”标签时时刻刻提醒他注意安全。家里人每天也都要来电话,叮嘱他千万小心,平安归来。

看到车外有阳性病例正在被转移

方懂里是在上海决定以“黄浦江”为界分两批实施“封控管理”的那天,在货运平台接到了明康汇的单子,“当时还没想到疫情会那么严重,觉得做几单就能回来。没想到一直送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去,跑了小20趟了吧。”

这些日子,他每天晚上12点不到赶到明康汇的仓库装货,其间可以小睡一会儿,等满满一车货物装好,差不多到了凌晨4点,他简单洗把脸出发,争取8点钟左右到上海。

“运送的物资还是以蔬菜、肉类为主,差不多每趟有10多吨,1500件左右。”近半个月来,方懂里每天至少跑一趟,物资紧张的时候会增加到2-3趟。因为有通行证,这半月以来他出入上海还算正常,只是每次来回的时候在高速口,都要接受核酸检测,工作人员还会在他车上贴张封条,防止他在中途下车。

这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货车司机都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果遇到堵车,有可能一天一夜下不了车,连小便都得想办法在车上解决。

昨天方懂里在上海某个小区卸货的时候,看到一群医护人员让志愿者赶紧回避,“是一位阳性病例要转移。”

从向上海提供保供物资以来,明康汇已经约和150位像方懂里这样的货车司机长期合作。4月16日,他们单日配送超过20万份,总配送近200万份,再次刷新了纪录。

这两天,有不少朋友听闻方懂里往上海跑,都好奇能赚多少钱,“运输保供物资,全凭良心,反正车子是我自己的,烧个油、吃个饭,不亏就行。”他说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是卸完货透过车窗,看到一群志愿者向他挥手致谢,“大家真的都不容易。”

重要的物资运输线路开始缓过劲来

尽管水系发达,长三角去年仍有近60%的货运量由公路来完成。四通八达的公路和成千上万的货车司机掌握了这片区域的经济命脉。对上海来说,高速公路就是眼下输送民生物资到上海的重要“生命线”。

除了疫情相对平稳的浙江,江苏也在尽力打通这条“生命线”。最新消息显示,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长三办、江苏省以及苏州市和昆山市各方的协调下,江苏往上海的运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正常情况下,上海市民在京东上下单,发货会采用就近原则,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嘉定或者昆山的

亚洲一号仓,都是京东在华东的物流核心园区。

在上海疫情发酵之后,两个大仓都受到了影响,在平日畅通无阻的关键线路上留下了一个“血栓点”。

“所以,最近很多上海,包括周边地区的用户收到的京东快递,是从全国各地的仓库发出的。武汉、广州、山东等等都有,杭州的富阳亚一也有部分货供给了上海。”京东从杭州援沪的快递小哥李效明说。

但对缓解上海物资紧张来说,最重要的依然是打通昆山往上海的黄金线路。据悉,4月15日从京东江苏仓出库发往上海的单量占所有上海订单25.9%。4月16日从京东江苏仓出库近千吨物资,第一时间通过沪昆通道发往上海。

“现在每天的配送量在上升,这个趋势保持下去,我们会把每天的配送次数从三班增加到四班。”

包邮区的压力

疫情暴发以来,和方懂里一样的货车司机,成了最受煎熬的群体之一。不跑的话睁眼就是压力山大的房贷和车贷,跑的话一不小心就感染病毒。今年以来,方懂里几乎每天都在做核酸检测,每次下高速就和开盲盒一样,“你完全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卸货。”

不久前,他从湖北连夜运送一批新鲜猪肉到杭州,货主等着拿到早市上去卖。为了不影响交货,他还特地早点出发,结果在下高速口子遇上堵车,“货主一直在打电话催,但车子就是一动不动,我只能干着急。”

最后,等货运到早市也已经结束,方懂里不得不说了很多好话,货主才没有扣下运费。

“不过,浙江,特别是杭州的高速口还挺人性化的。”他说,“比如这段时间,防疫人员贴封条的同时还会给你发放应急物资,里面有面包、火腿肠、矿泉水,就怕我们困在路上没吃的。最近到杭州,如果遇到堵车,时间一长也会有工作人员送吃的。”

即使这样,大量司机也将长三角从配送区域里暂时剔除,因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

“物流运行不畅问题较为突出。”数日前,交通运输部点名了长三角的物流状况。对于高速公路总里程占到全国10%的长三角地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这里曾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因交通发达享有“包邮区”的美誉,如今却成了货车司机不太想来的地方。

高效的物流体系向来是长三角经济协同的重要优势,也是这片区域用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核心所在。但当最重要的公路运输不畅,个人、企业和整体的区域经济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我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送钢构 

大家都期盼早日战胜疫情 长三角恢复勃勃生机

这些天,杭州的全家便利店做不了冰咖啡了;星巴克的燕麦奶断货了;Manner的店员感慨,店里的咖啡豆要没了。三件事背后有个共同的原因:疫情管控,公路交通受阻,物资运不过来了。

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一环,物流素来有经济晴雨表和助推器的说法。尤其是公路运输,在水系发达的长三角,去年仍有近60%的货运量由公路来完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成千上万的货车司机掌握了这片区域的经济命脉。

咖啡容易找到替代品,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则不然。上周五,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好消息是,上海汽车产业已经着手准备复工复产。周六晚间,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江浙沪,走到哪里都有货”

货拉拉司机陈师傅最早是从广播里听到“长三角一体化”的说法的,直到他去年来杭州,这片经济活跃的区域让他获得了令同行羡慕的收入。

每月流水3万元,净收入通常在1万元以上,陈老板有自己的窍门:一般情况下,只做长三角的订单,因为“江浙沪,走到哪里都有货”。每天以杭州为起点,8点开始接单送货到另一个城市,傍晚时分接单回杭州,“顺利的话,一个来回能有千把块钱。”

他最得意的一次出车发生在去年,从杭州到无锡,还在卸货的时候就接到了从无锡运输一批建材回杭州的单子,“前后也就半小时,上个厕所,洗把脸就准备回程。”

然而最近两个月,他却接连遇到不少困难的情况。

“半个月前,帮杭州一家企业送防疫物资到苏州,在有通行证的情况下,在江苏境内的高速上堵了整整10个小时。”陈师傅回忆,“前些天,从慈溪送一对父子到台州,行程码没带星,就因为路过某个地区,不让进,只能原路返回。”

这对父子因为慈溪工作的工厂关停,联系好台州的一家工厂去工作,打包了行李叫货拉拉送。“900多元运费是咬着牙出的,本来满心欢喜可以继续打工赚钱,结果白跑一趟。”看着父子不容易,陈师傅最后免去了部分运费。

因为疫情在长三角多点暴发,各地的防疫政策都在变动,类似的遭遇让货车司机猝不及防。“浙江其实做得已经很人性化了,高速服务区基本都开着,但也有零星不通情理的地方,我们也只能接受,希望一切尽快恢复正常。”

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送钢构

同样是安徽人,陈老板的前辈贾丙磊已经开了12年货车,也一直热衷在长三角寻找机会。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次出车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哪里有能做核酸的地方,“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两次。”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花在做核酸检测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元。

今年的疫情暴发后,租住在浦东的贾丙磊和身边的很多货车司机都主动为上海各大医疗隔离点运送蔬菜、粮食等生活物资。身为党员的他除了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外,也积极参与抗疫物资的运输。

“绝大部分抗疫物资,都是我们货车司机送的。”这是贾丙磊近些年来很少有的职业荣誉感。几天前,位于德清的浙建钢构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连夜赶工的24件上下坡道,20余吨货物从装车到送达用了不到四个小时。

对于浙建钢构这个名字,贾丙磊并不陌生。从入行起,他打交道的客户基本都是建材公司。尤其是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过后,长三角迎来了基建大潮,贾丙磊也享受了一段最忙却最赚钱的时间。

“那会儿除了春节前后钢材市场放假休息半个月外,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 贾丙磊说,“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要到上海各大钢材交易市场装货,拉着近10吨钢材跑杭州、宁波、舟山等城市的基建工程现场。”

他曾为慈溪高架送过槽钢、角钢,为苏无常地下交通管道建设送过圆管和镀锌管,以及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运送过钢材,亲眼见证了世界第一超级大港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小年轻们争相去玩的上海迪士尼,园区过山车用的工字钢就是他开车送过来的……

期盼早日战胜疫情

长三角恢复勃勃生机

在没有交通管制的情况下,罗森便利店每天凌晨要从上海派18辆货车,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运送物资到杭州,配送到223家门店。这些物资除了来自上海本地仓库,还有江阴、南京的中央厨房和仓库。

“现在上海本地仓库指望不上了,江阴、南京这些仓库运货过来也层层阻碍,时间无法保障。”罗森的一位店员说,店里的盒饭、饭团、面包等早就都没了。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受影响的将远不止消费层面。目前,长三角涵盖了制造业的全部31个大类,大部分企业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5个领域。

这些领域涉及的产业链都很长,意味着需要多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分工与协同。以汽车制造为例,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就有98家上市公司参与特斯拉的供应链里,其中过半数将工厂搭建在特斯拉临港工厂的500公里范围内,公路货运是最主要的运输手段。

虽然在复工复产首批白名单里,特斯拉超级工厂尚未明确复产时间。按照产能计算,在关停的近15天里,将有近3万辆车延期交付。

另一个受影响的国际品牌可能是苹果。长三角汇聚了近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约50%。相关公司已经习惯了在上海研发、设计,在苏州、嘉善封装、测试,在无锡找设备材料……

资金、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成果最终会以规模化生产,形成大批货物交付来体现,高效的物流体系向来是长三角经济协同的优势所在。从个人到企业,大家都在期盼早日战胜疫情,长三角恢复勃勃生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沈积慧 梁应杰 制图 连诚 张琳  编辑:见习编辑 李佳萌】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