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杭州最近天太热 这几类病人明显增多!千万注意!
2022-07-13 11:35:15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70多岁老人省电不开空调,热进ICU 

56岁男子一身汗吹空调,结果急性脑梗死……

昨天一大早,杭州气温就冲上了32℃!下午3:05,达到40.1℃,也再次刷新了今年气温的新高。

随着最强高温来袭,杭城各大医院门诊接收了不少因高温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不乏一些病情特别严重的,盛夏时节大家千万要注意。

56岁男子被热到呕吐、抽搐、意识不清!

70多岁老人省电不开空调

送进急诊ICU……

高温天,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中暑。这两天,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科就收治了10多例因为中暑被送医的患者,最严重的一位男患者被确诊为热射病,至今还未出院。

急诊科医生潘鋆说,这位患者56岁,是7月10日下午被120送到医院的,“他下午2点多在工地户外作业,突然出现头晕、大汗、呕吐情况,后来又开始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工友赶快叫了救护车。”

当时,患者体温达到41℃,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另外还有脏器损伤,包括横纹肌溶解,还有小便减少、肾功能不全、肌酐值达到400 umol/l以上等情况。

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者情况慢慢好转,但因为肾脏功能受损,目前还在住院,需要进一步治疗观察。

潘鋆说,热射病多见于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人群和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的人群,比如年老体弱者、儿童、有基础疾病等患者,这类人群要多注意降温防暑。

浙大四院急诊科入夏以来也已经接诊了数十例中暑患者。情况较轻的患者有头晕、脱水反应,简单降温补液后即可出院,但严重的患者出现了抽搐、昏迷、多器官衰竭的症状,需要紧急抢救。

浙江省中山医院急诊科,昨天下午接诊两例中暑患者。急诊科当班医生王斌主治中医师介绍,两位患者都是男性,一位48岁,上午8点到10点一直在户外工作,10点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回家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下午2点多由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急诊。还有一位39岁的保安,下午出现乏力、四肢酸痛等情况,自行来到医院急诊就诊。两位患者中暑症状相对较轻,医生予以对症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杭州市三医院急诊科,连续两天接诊了两例重症中暑患者,年龄都偏大,分别为75岁的老年男性和70岁的老年女性。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说,最近几天每天都有热射病的病人。年轻人大部分为劳力型热射病,经过治疗往往能缓解,而老年人大部分为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

“前两天就有一位病人,中年男性,他在户外劳作时突然意识不清、肢体抽搐,送到急诊时发生喷射性呕吐,诊断热射病。后收入中心ICU治疗,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行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积极救治,预后仍不理想,非常可惜……”

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硬扛,尽早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尽早转送到医院。

此外,老年人独居要特别注意,很多老年人不开空调,高温天里尤其容易发生中暑。“我们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里就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了省电不肯开空调,结果得了热射病,被送到医院,目前还在观察治疗中。”

一身汗回到家里空调打到最低

杭州男子大小便失禁错失最佳救治机会

夏季高温,脑卒中也进入了高发季节。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医院急诊因脑血管意外就诊人数明显增多,环比5月份,患者数量增加近一倍。

35岁的邵大哥是一名建筑工人。几天前,他像往常一样结束了9个小时的劳动回家,感觉头晕不适,休息后也不能缓解,于是就近就诊,但除了发现血压偏高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不好,便没有做任何处理,第二天又继续回到工地干活。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邵大哥的不适感越发明显。第六天,工友发现他走路脚步拖沓,催着他休息一会儿。他刚坐下,突感右边身体没有力气,于是请假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入院初诊后,又到神经内科专家门诊。

市一医院城北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灏副主任医师发现,此时的邵大哥已经口角歪斜,肢体无力,是典型中风症状,再加上他10多年的烟酒史,高度怀疑发生了脑中风。后续检查也证实了他的判断:左侧枕叶、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急性梗死灶考虑。

张灏将邵大哥收治入院,予以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后,他明显感觉症状好转,近期顺利出院。

无独有偶,56岁的吴大哥也发生了相同的疾病。前几天下午烈日当头,吴大哥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去打理他的西瓜地,没想到才过了半个小时,就热得喘不过气。

他以为自己中暑了,回到家把空调温度打到最低,想着凉快一会儿就好了。可没想到,很快就左半边身体没有力气,口齿不清,左侧手脚基本无法活动,还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

家人发现后急忙拨打120,将吴大哥送到了当地医院,头颅CT未见出血,于是考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转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神经内科刘霏医生紧急为吴大哥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以及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但因为送来的时间有点晚,核心梗死面积太大,错失了取血栓手术的良机。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我国脑卒中的70%,也是目前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炎热的天气会增加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为什么夏季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张灏解释,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当人体暴露于高温环境中,需要通过出汗来增加热量扩散,这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扩张,就会造成大脑血流减少。“因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高危人群更容易发生。”

另一方面,夏季很多家庭都会启用空调,而从温度高的室外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人体表血管会迅速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容易诱发脑卒中。

此外,人们的心理也会“中暑”。相关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个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对人体的影响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容易心情暴躁,而情绪的异常波动也会传导至人体的神经系统,影响人体血压水平,诱发出血或者缺血性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特别当心

“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增加17%。”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介绍,高温天,医院急诊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昨天一天,就有十余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入抢救室。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韩楠楠也表示,最近接诊的因高温来就诊的病人中,除了单纯中暑的,大多是有其他疾病因天气热引起了不适。

比如老年患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容易突发晕厥;心血管科的就诊患者也多了,进入高温天后,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

“夏季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再加上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特别要警惕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这类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部分急性心梗的症状与中暑先兆症状相似,若误以为是中暑,未及时就医,往往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最近接诊了一位62岁的患者老王。老王在工作中突然失去意识昏倒在地,呼吸心跳骤停,同事立即为他实施胸外按压并呼叫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判定老王发生了室颤,经心电除颤后老王恢复窦性心律。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迅速开通胸痛流程和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后快速完成病情评估,完成冠脉造影,并在后续EICU治疗中成功稳定住了生命体征。

在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张邢炜教授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和急诊医学科团队再次探究病因,最终判定患者本次呼吸心跳骤停为“过度劳累”所致。

心血管内科主任董鹏表示:杭州近日正处于高温天气,工作生活中体力消耗巨大,结合老王近日来工作生活繁忙,处于明显疲劳状态,本次室颤发作正是人体给出的“过负荷”信号。

随着病情不断好转,目前老王已转出EICU,至心内科病房继续康复。后续治疗将以休息为主,并给予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综合治疗。

夏季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昨天浙江气温已“红彤彤”一片,大部地区被红色预警信号覆盖。夏天高温季,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补充水分,少食多餐

夏天喝水不能太快,渴极了猛灌水,运动后猛喝冷饮,都易诱发心肌梗死,宜清淡饮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吃甜食、油腻等食物。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

2.纳凉时间不宜太长

长时间静坐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回心血流量减少,如果突然起来活动,容易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发生骤减而致疾病发作。

3.做运动前,先活动一下身体

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是污染高峰期,如果一大早去晨练,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应避开过早晨练,改为黄昏时间,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活动,不要锻炼后立刻上床休息。

4.控制好情绪

炎热天气时心情易烦躁,情绪激动,都可诱发急性心梗,所以应当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乐观。

5.冠心病患者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弯腰搬抬重物时,易诱发急性心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俞茜茜 金晶 通讯员 方序 朱俊俊 王家玲 李文芳 林杨青 金南星 王文婷 陈瀛 吴泽宇 徐思鹏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