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杭州又有新动作。6月28日,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三期上线,此轮扩容后,中心总算力已达到240P。
2月的杭州“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第二次提及Sora大模型时,谈到杭州要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成本降到最低:“创新推出‘算力券’,发展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大模型,着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地”。
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于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此轮算力扩容自今年2月启动,这是继2022年5月上线第一期40P、2023年8月上线100P后的第三轮扩容。
算力持续扩容,背后是企业日益增长的大模型训练需求。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方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企业要单建一个算力达240P的机房,成本可达上亿级,就现实情况来说,中小企业很难投入如此大的成本。有了普惠的公共算力平台,中小企业就可以甩开成本包袱,专注于模型训练。
一般来说,企业孵化大模型短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起步。“有了公共算力平台,企业就可以像过去买水电一样租用算力。”
自上线以来,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服务企业和组织机构160余家,成功孵化超过50个行业大模型和应用创新,代表成果包括恒生电子的恒生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安恒信息的恒脑安全垂域大模型、实在智能的TARS(塔斯)大模型、联汇科技的Om多模态大模型。
为鼓励各主体使用中心的算力资源,5月,高新区(滨江)发布政策,以“算力券”等形式支持中小企业购买使用公共算力资源,按照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算力补贴,单个主体年度最高补贴100万元。
算力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测算中指出,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增长。继去年6月发布AIGC产业先行区行动计划以来,高新区(滨江)正在努力抢占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目前,在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领域,高新区(滨江)集聚了海康、大华、网易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应用软硬件企业,2023年全区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达1742亿元,占全市比重近40%,位居全省第一。
5月高新区(滨江)发布新一轮算力使用扶持政策后,实在智能等企业已与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签订算力租用协议。像用水电一样取用算力,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