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今日平说丨重要的话 浙江连说三年
2025-01-16 22:17:34 来源:中国蓝新闻
分享到:

中国蓝新闻讯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引进顶尖人才40名以上”。这句话,感觉有点耳熟。查阅历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24年、2023年都有相似的提法,2024年的表述是“新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2023年是“新引进鲲鹏行动专家40名以上”。“鲲鹏行动”是浙江2019年开始实施的重磅人才工程,遴选的专家也都是各专业领域的顶尖翘楚。

连续三年提出引进、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可见浙江对顶尖人才,对能扛起自主创新的顶尖人才渴求是多么的强烈。顶尖人才多多益善,为什么不是400名而是40名呢?很显然,这是需求与可能之间平衡的结果。

“顶尖人才”,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

有科技自媒体分析:包括AI领域在内的许多顶尖人才身处海外,这是事实,不必讳言。但是,人才的成长有其内部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二八定律”。就是说一个研发团队中,20%的人才扛起了绝大多数的研发任务,80%的人才只是起一点辅助和配合作用。神奇的是,这20%的顶尖人才很能“带团队”:如果这20%的人离开,留下的80%人才中,又会分化出20%的主攻手和80%的助攻者。

那么,这新分化出的20%的主攻手能不能成为我们所需要的“顶尖人才”呢?当然可以!原因就是当他们扛起重任时,优质的研发资源和重要的研发机会能激活其深藏的潜能,并在实践中迸发出全部的能量,从而跃升至“顶尖人才”。这就是著名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底层逻辑。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研发者都是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的,而支撑他们持续研发的另一个内因是耐心资本,它与研发者、经营团队组成了利益共同体。

所以说,引进人才,更需要提供创新的生态。

城市和人才本来就有一个相互适配的过程。近年来,杭州、温州等地引进的顶尖专家,给科研的突破、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撑。

而从0到1的故事里,少不了政策和政务、产业和资本、科创和高教等等配套。最近杭州“六小龙”故事里,媒体争相挖呀挖,挖出了2018年这个AI元年的风云际会,挖出了杭州官员在硅谷一地下室慧眼识才的戏剧情节,挖出了艺尚小镇为黑猴团队开小灶、留写字楼的伯乐故事,挖出了浙江大学与一众开发者的师承渊源。而这,不是个例。

网友说“你永远可以相信浙江”,相信的或许就是这份托举梦想的能力。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  编辑:管鹏伟】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