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举全市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 对杭州来讲,有何深意?
2022-05-19 11:16:30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对标美国硅谷、128号公路,成为全球知名创新策源地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ID芯片

位于杭州主城西部,总面积398平方公里,横跨西湖、余杭、临安三区。

整体格局:一廊三城两翼

一廊:东西科创主要廊道

三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

两翼:南翼:滨江、西湖、富阳片区;北翼:余杭、临平、湖州市德清县部分区域

目标: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2025年目标

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4000亿元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

国家级研发机构与平台达到50家

人才总量超过70万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2035年目标

基本建成国际重要科技创新中心

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

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

都市快报报道 美国硅谷,让旧金山湾区跻身世界三大湾区之一,成为美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和经济增长极。美国128公路,集聚了麻省理工、哈佛大学、通用电器等众多科创资源,成为支撑波士顿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被称为美国的“技术公路”。

2016年,城西科创大走廊一诞生,就对标美国硅谷、128号公路,并定下了“世界一流”的目标。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杭州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首要任务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努力成为比肩“硅谷”的科创高地。

昨天下午,杭州市召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推进会,这也标志着大走廊正加快推进发展进程。

会上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实施意见》、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产业、人才、科技专项政策。城西科创大走廊与临平区、富阳区签订联动发展合作协议,探索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及新路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指出,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劲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强创新策源优势,努力使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吸引力、创造力、想象力的科创热土。

对标美国128号公路 大走廊有何优势?

“128号公路”创新廊道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撑,这里汇集了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在内的65所高校,为波士顿的高科技工业区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西主廊道长约33公里,目前大走廊全域已经聚集上市公司39家,市场主体数超8万家。

支撑128号公路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智力资源,大走廊也具备这样的优势。目前,大走廊已经集聚50万名人才,国家和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增量超过全省1/3,浙江大学和5个浙江省实验室,也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美国学者萨克森宁在《地区优势》中说,“128号公路能与硅谷有效竞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科技公司之间以及科技公司与金融、教育、公共事业机构之间的界限。”

眼下,大走廊开放、融合的创业生态,也正推动其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具吸引力、创造力、想象力的科创热土。

如何打造创新策源地?

打造创新策源地,要以大手笔、大魄力、大担当推进科技创新。

杭州提出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时,便明确要着力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把之江实验室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实验室,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省实验室等为基础形成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群。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浙大与大走廊携手共进的历程,是浙江省推进创新强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生动实践。近两年,已经有超过3300名浙大毕业生在大走廊立业。

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国家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加速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进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9个浙江省实验室,有5个在大走廊。这些,都为大走廊打造创新策源地持续提供了蓬勃动力。

数字经济,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点。

目前,大走廊已经累计引进223个包括VIVO、OPPO、字节跳动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用108个包括中电海康集团总部、华立先进制造基地、阿里云、申昊科技、谱育科技等重大产业项目,拥有1624家“国高企”,39家上市公司,超8万家市场主体。

大走廊也将利用这些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级的数字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集群。

在此背景下,大走廊正在构筑一个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生态。未来,这里将是一个全球创新人才汇聚、未来新兴产业引领之地,也是一条连续贯通的湿地湖链风景路。

大走廊有多少人才?

打造创新策源地,人才是“引擎”。一直以来,城西科创大走廊都在努力构筑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目前,大走廊集聚了近百万人口,每年新增人口超过7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年轻的创业者。

截至2021年底,大走廊一共有50万人才。在这些人才里,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后,其他研究学者可以通过检索来获取信息,引用这篇论文,被引文献的作者叫被引科学家。被引频次很高,就叫“高被引科学家”)占全省73.3%、全市91.9%,“鲲鹏行动”专家占全省61.2%,国家和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增量超过全省1/3、全市1/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杭州乃至浙江的“最强大脑”,很大一部分汇聚在大走廊,这也让大走廊成为海内外顶尖人才实现人生理想的热土。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创新策源地,重要的是怎么留住这些人才。

眼下,大走廊正在着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体系,要在山水、林田、湖草优美的生态本底基础上,扎实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优质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各类人才可以在这里安心创业、专心创新、舒心生活。

举全市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

对杭州来讲,有何深意?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不断提升,无论是“嫦娥”探月、“长五”飞天,还是“蛟龙”入海、国产航母入列,都令世界瞩目。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对杭州来讲,有何深意?

放眼大局,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是自觉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任,为我国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浙江推进创新强省战略贡献杭州的力量。

世界一流的大都市,造就世界一流的大平台,世界一流的大平台,也支撑着世界一流的大都市。硅谷和美国旧金山、128号公路和美国波士顿的关系,都是如此。

眼下,杭州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强劲动力。

在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创中心所长桑万琛看来,目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和安徽合肥已明确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举全市之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在助力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同时,还将助力杭州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使其与数字经济产业一同推动杭州的经济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也将推动杭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杭州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培训生 邵婷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