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天目新闻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都有哪些重点?一起来看——
一、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二、调整为“乙类乙管”后,防控措施有何不同?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
1、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充足供应抗原检测试剂,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2、在传染源管理方面,“乙类甲管”时,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对于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可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
3、在社会面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社会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比如除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区域人员开展落地检、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采取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相应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
4、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乙类乙管”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社会面。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不再进行抽样检测。
三、调整后防控措施的重点为“三重一大”
1、加强重点人群保护。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保障充足药物供应,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分级分类诊疗服务。
2、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等人群集中的重点机构防控,在疫情流行期间加强人员健康监测,对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适时采取封闭管理,严防机构内聚集性疫情。
3、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对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公安、交通、物流、水电气暖保供保障等行业,强化员工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通风消毒,建立人员轮岗备岗制度。
4、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强化疫情动态监测与应对,疫情严重时,对人员容量大、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场站码头、市场商超、娱乐休闲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等,短期内可采取必要的减少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等措施,暂缓大型活动举办,压制疫情高峰。
四、如何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发布会上,梁万年介绍,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
2、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等,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3、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照护。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
4、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5、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
6、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
7、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五、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储备情况如何?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给出一组数据:在床位资源方面,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的床位数是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浮动。截止到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
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六、如何做好农村疫情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做好农村的疫情防控也是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点,做好农村的疫情防控最主要有两点关键措施。
1、药品要能配送到最终端。除了县和乡以外,村卫生室这些地方都能够要配足、配齐需要的药品。
2、重症患者可以转运出来。在农村地区的重症患者,要能够及时把他们转运出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去就诊。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