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快评丨抗原试剂已在甩货,就别抢囤蒙脱石散了
2023-01-03 19:14:03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这是2023年颇具魔幻的开场:有人熬夜“倒数跨年”,说着“2022永远不见”,有人连夜下单抢购蒙脱石散。为什么说它魔幻,因为一个朋友圈帖子影响了全国。2022年最后一天,一张“关于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囤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的截图在朋友圈流传。一夜间,蒙脱石散等几种药品几乎是全部脱销,全国各地都在抢止泻药。

随后,网上开始曝光了始作俑者的更多细节,原来最早呼吁大家囤积药的人,身份是一名打印机维修员。1月2日晚间,这名“所内打印机”的小伙通过微博发声,称其已被约谈,并“在这里跟大家说下:重点是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未经证实,属于虚假消息,所以恳请大家不要在朋友圈发布。”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近日多个城市出现“求购丙种球蛋白热”的新闻又上热搜。有些老百姓把丙种球蛋白当成新冠的救命药疯狂抢购,导致这一药物的需求量激增。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有网友分享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经历时称,该药价格从几百元直接涨到了2200元。

无论是蒙脱石散还是丙种球蛋白,都没必要囤,更不能滥用。医学人士指出,没有证据表明,XBB1.5会引发更严重的腹泻,不过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就是新冠的症状之一。蒙脱石散是一种治疗腹泻时常用的辅助药物,用于治疗腹泻的症状,并不是治疗病毒的药物;作为处方药的诺氟沙星不仅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无效,还有多种不良反应。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则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

可惜,很多时候,辟谣的文章还在路上,药品已被抢购一空。从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抢药抢物资一波接着一波,从发热药品到电解质水、椰子水、血氧仪、特效药等。尽管此前相关部门已提示囤药大可不必,适度储备防疫物资即可,但依然阻挡不了市民加入抢购热潮的行为。不少市民已经有了“囤药焦虑”。

可以说,焦虑比病毒本身更可怕,但首先不要怪老百姓囤药,因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进化出了危机意识,预防危机远比直面危机要好。尤其是在经历了第一波放开后的抢药,让不少人更坚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囤药焦虑”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老百姓面对疫情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面对民众的“囤药焦虑”,必须直视,不能忽视更不能漠视。为了应对此番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严阵以待,但是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有过买不到药的经历,短时间内会让人们心理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就像“所内打印机”在帖子开头先来了这么一句:“我记得我曾经提前两个月发朋友圈提醒大家最好准备美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要是看到过我朋友圈结果还缺药的人可太丢人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权威的语气加上预言式警告,这类谣言就格外容易捕获人心。

但时间一定是驳斥谣言最好的工具。让人欣慰地是,半个月前断货的抗原检测试剂已经回归理性,囤货的商家开始甩货止损。1月2日,“抗原检测试剂盒遭甩卖”的话题上了热搜,微博上不少人分享售卖链接。从12月初的60多元一盒,最高炒到挂价8000多元一盒,小小的抗原检测试剂在2022年末坐了回过山车。据媒体报道,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以及厂家的产能提升,从半个月前全网断货到如今抗原试剂货源充足,线下药店随到随买。一粒难求的退烧药也正逐步满足需求。

缓解囤药焦虑这一症状,专业人士的权威科学引导是一剂药方。首先,我们要知道,用药首先必须对症下药,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精准用药。根据网传信息来路不明的各种指引来囤药用药,很可能造成身体损伤,适得其反。

但缓解“囤药焦虑”,更关键也是最需要的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给予公众足够的安全感。打好提前量的准备仗,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控药品生产供应,稳定药品价格。手里有药,心里才不慌。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查一查这些炒作背后是否有攫取利益的黑手在推动?某些药物在黑市被炒到上万元,血氧仪也身价翻了数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不正当价格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巡查,依法打击,决不允许投机取巧者利用疫情,炒作信息,囤积居奇。借“疫”生财,无异于趁火打劫。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高明桢】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