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今年浙江两会看什么
2023-01-12 10:45:09 来源:浙江宣传
分享到:

浙江宣传消息 浙江进入两会时间。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浙江召开的首次省两会,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换届大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战“疫”进入新阶段,但外部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如约而至、聚焦国计民生的两会,如何用法律、政策、举措等制度上的确定性,向群众、企业传递信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将关注哪些议题?诸多看点值得关注。

一、经济如何“轰油门”

2023年,发力“拼经济”。最近,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

浙江作为经济强省,此次两会经济增速主要预期目标如何设定,备受各界关注。

对浙江而言,一个积极、有进取心的经济增速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拼经济”的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2021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已站上7万亿元大关。2022年,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预期到2027年全省生产总值要达到12万亿元。这意味着下一个五年,浙江仍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年均增速。浙江有压力,但也有底气。

车速提得快,油门就要踩得深。此次省两会将出台哪些举措,为浙江经济发展“加油”?

近期,浙江动作频频。“千项万亿”工程启动实施,拉动有效投资;“千团万企”拓市场,稳外贸……两会前,浙江又发布“8+4”政策体系,为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8大领域都送上了政策大礼包。

这为此次两会谋划未来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政策举措,营造了声势,也定下了基调,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在两会上,已出台的一系列“拼经济”政策如何精准高效实施,代表委员们将充分讨论。届时,会上出台的新政策,有望与现有政策一起,发挥叠加效应,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这是浙江必须抓住的一次机遇。有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的反弹比喻为“弹簧效应”,前期弹簧被压得越重,回弹幅度也会越大。

“广大浙商要抓住经济修复和重振的机遇,先行一步,取得下一轮竞争中的主动权。”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说。

二、改革如何破藩篱

改革,始终是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

近期,浙江提出要深入实施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省委改革办也公布了2022年度改革突破奖的拟获奖名单,金奖案例中,不乏数字赋能投资审批提效重大项目提速、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等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松绑赋能的案例。

这都明确了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方向:浙江要为企业,特别是民企创造更好的大环境。这是企业所需,也是政府所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浙江对中小微企业的创业支持、产业扶持、培育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等热点问题,将在立法层面进行探索、突破。

这个条例有望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

为什么重要?目前,浙江有近300万中小微企业。过去,有人将在浙江如野草般蔓长的大量中小微企业,比喻为“草根经济”。而今,更多高技术、高学历人才投身创业,许多中小微企业也越发聚焦高新技术。

如何通过改革,破除这些企业身上的制度性藩篱,及时赋予它们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使其朝“专精特新”发展,乃至健康成长为“参天大树”,是浙江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关键点。

在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对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而言,稳预期,怎么稳?提信心,怎么提?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改革问题。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此前提出过一个观点——用高质量发展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质就是用改革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已经积累较好的改革基础。要继续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就必须以思想的再解放推动改革的再攻坚。

这次两会,也将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浙江改革攻坚精神进一步激发出来的关键大会,这同样值得我们期待。

三、创新如何涌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跑道上,创新站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无论是制造业、商贸零售还是高新科技,都需要强烈的、持续的创新意识,毕竟没有创新就谈不到市场竞争力。”刘亭说,“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需要各行各业遵循。

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硬指标”越来越为人所关注——研发投入强度。该指标反映一地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旧动能转化的程度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研发投入达到3%就意味着达到了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此次两会上,浙江如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投入强度能否实现从2到3的重大跨越,也是各方关注焦点。

目前,浙江已布局了一批高能级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但科技创新实力仍需要加快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破局。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这需要用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的协同机制。比如,时下各方关注的平台企业,如何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激发其创新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创新需要人才引领。浙江要有一种全球眼光来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省政协委员、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说,“每一位教授都像一个光子,不断集聚、激发,为浙江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能否把西湖大学等单位在自主培养人才、全球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方面的探索经验,进一步固化政策举措,两会是一个重要契机。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说,从前,浙商创业凭的是“四千精神”,现在还要多一条科学家精神,“科学企业家、企业科学家正成为主流。我们的创新发展要有人去上课、写文章、做实验,同样要有人把论文写在地上、市场里。”

四、实事如何进心坎

两会是浙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浙江百姓的“家事”。每年省两会,大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民生实事。

然而每年的社会情况都在发生变化,群众的所需所盼也有所不同,怎么持续让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办进群众的心坎里?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准“点”很关键。民生实事提出前,广泛征求、充分吸收群众意见,由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提出后,每一项都有跟踪监督,特别是2022年,浙江省政府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之外,单独列出“十方面民生实事落地落细清单”,并在“浙里办”同步上线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

对浙江来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方案,而是要群众更加真实可感。伴随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群众从看重“有没有”,到更看重“好不好”,关心优质公共服务能否均衡可及。

此次两会的民生实事征集过程中,就突出更高品质、更高标准。比如,群众关心的教育助学方面,浙江提出省内优质高中对山区26县和海岛县开展帮扶,让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三大差距”,始终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围绕这些目标,此次省两会将提出哪些新举措,人们也非常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

战“疫”三年,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住了考验,也付出良多。正因为不容易,新的一年里,大家对美好生活才更加向往和珍惜。

政府继续“过紧日子”,保障人民“过好日子”。冬去春来,这次两会对于民生实事的重视,正是对社会热点、民生关切的最好回应。

【来源:浙江宣传  作者:  编辑:陈周滢】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