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浙江宣传丨今天,重读《雷锋日记》
2023-02-24 11:10:24 来源:浙江宣传
分享到:

“雷锋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人?

就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精神”不过时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篇篇雷锋日记里。9本日记本、177篇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的是雷锋生命历程中的思考和求索。言为心声。这些“金子般”的语言,是今天我们了解雷锋生平、读懂雷锋精神最直接的方式。

雷锋,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之一。

1958年6月7日,雷锋在老家湖南团山湖农场工作,不到18岁的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小小少年对人生价值发出了叩问——一个人该如何活着?之后他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1958年11月15日,雷锋从家乡湖南来到辽宁,加入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这里他和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事迹还登上了报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在1959年11月26日的日记里写道:“我这一点点贡献,比起党对我的要求和希望还是做得很不够的……多为党做一些工作,这就是我感到最光荣的。”这是青年对人生价值一次清晰的探索。

雷锋追求进步的道路没有止于此,历经考验后他参军入伍。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冒着暴雨送老奶奶和小女孩回家、帮战友缝被子、把棉衣送给衣服单薄的老大爷、冒着严寒与战友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

1960年11月8日,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里说:“今天我入了党,我变得更加坚强,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这个年轻的生命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茁壮成长,用一桩桩小事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可惜在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轻的生命止步于此,但他留下的精神开始传承。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刊发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精神传遍祖国。

雷锋以及雷锋的精神不是偶然出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

雷锋成长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他的日记里,多处可以看到他学习和领悟红色革命文化的痕迹。比如,1961年五一劳动节,他没有上街看热闹,而是学习了《王若飞在狱中》这篇文章,他深刻地感受到旧社会对人的压迫,所以他要“永远听党的话、永不忘记过去,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要像王若飞同志那样,永生战斗”。

日记里还记录了他学习董存瑞、郅顺义英雄事迹的感悟,他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倾注于笔端。

雷锋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他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何尝不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相契合。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和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铸就了永恒。

60年走过,雷锋精神已经从个体的品格升华为一种精神符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公共服务窗口、车间班组等数不胜数,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和表达。

雷锋的精神,流淌在日记本里,闪耀在他为人民做的一件件小事中,也流传在一代代学雷锋的人们中。

那么,雷锋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不妨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忠诚、敬业、奉献的人们,他们都是雷锋精神的具象表达。

对党忠诚,是雷锋这名共产主义战士鲜明的特质,他曾在日记里庄严承诺“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还记得,牺牲在喀喇昆仑的战士们,面对人数远多于我方的外军,他们中没有人退缩,顶着石头攻击,誓死捍卫国土。他们中最年轻战士陈祥榕牺牲时还不到20岁,他用生命诠释了他的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爱岗敬业,是雷锋这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对自己不变的要求。他在日记里说,要“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让我们想到坚守贫困山区40年的张桂梅,建立了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累计帮助1600多位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还有离我们很近的,生前任金华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徐利民同志,他牢记习近平同志关于上山文化的重要批示精神,不遗余力地扑到上山遗址的挖掘保护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无私奉献,是雷锋这名“人民的勤务兵”的本色。他在日记里说“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与他这句话相似的,是徐本禹说的那句“多付出一点,就多快乐一点”,是钱海军说的“我愿做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也是孔胜东说的“公交车有起点终点,志愿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如果要问,学雷锋学的是什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在雷锋精神感召下的先锋志愿者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

在基层社区,一个个志愿者化身社区的“绣花针”“螺丝钉”,解决社区群众的困难与问题;在国际舞台上,“专业友善”“自强自信”的青年志愿者崭露头角;在各行各业中,职场标兵也在学习雷锋的爱岗敬业、创业创新。每年3月,浙江都会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公益活动,向这些新时代的“活雷锋”送上红花,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雷锋精神并非凝固静止,而是与时俱进的,流淌在每一个纪念他、学习他的人心中。

60年,雷锋精神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社会上也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地方学习雷锋“走了样”,搞“一阵风”,“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时有出现,更有甚者把“学雷锋”当成了一种形式,借着“学雷锋”大张声势,却没有花精力和时间真正在为人民服务上。

要认识到,学习雷锋精神并不是一阵风的活动,不能走错了方向,也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形式,而忘记了学习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在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这为学习雷锋提供了重要遵循。

每年的3月5日,各地都掀起学雷锋活动,我们更希望看到,将学雷锋“拆分”到日常工作中、融入社区网格中。当前,浙江就有不少地方加强党员下沉到社区,参与小区治理、社区建设,党员带头,在志愿服务中身体力行,让学雷锋成为日常。

学雷锋不仅是行动上的学,思想上更要学。今天,时代环境变了,我们虽然不用去炸碉堡、堵枪眼,但新的困难艰险仍然层出不穷。雷锋“爱憎分明”的正义观,“言行一致”的诚信观,“公而忘私”的奉献观,“奋不顾身”的勇为观等,在今天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中,依然是珍贵的品质。

雷锋是一个人,却感染了一群人。同样的,一个优秀志愿者也能带动一个志愿服务品牌,从而培育更多志愿服务群体。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一传十、十传百。

60多年前,当雷锋被问及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时,他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希望60多年后,当一些默默奉献的人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他们能自豪地回答——

“我叫雷锋。”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学雷锋之路,也必将继续走下去。

【来源:浙江宣传  作者:  编辑:陈周滢】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