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活化非遗 植入产业 “千万工程”让浙江东阳村庄更美 老屋新生
2023-07-02 13:39:2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在浙江近两万个行政村中,有不少是传统村落。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让这些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走进浙江省东阳市的三单村,看看那里的新变化。

三单村位于浙江东阳的最东北角,山区地少,农居散落。像这个叫“蚊子坞”的区域,总共只有三五户人家。而这样的居住点,在全村有十多个。过去因为没有产业,村庄日渐变成空心村。

image.png

东阳市三单乡党委书记 朱静超:我们以前这里路都没有,我们这些身后的房子就是断壁残垣。

为了保护村里的传统文化和房屋,当地政府结合“千万工程”,推出了“传承人守护村庄行动”,邀约有想法和有手艺的能人回村。酷爱传统手工艺的服装设计师林栖应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三十六院”项目负责人 林栖:回到了我们自己这个村,发现从小陪伴我长大的这种蓝印花布传统工艺在这里基本上找不到。所以我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非遗“活化”的生态链建设,能够给一些传统手工艺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林栖提到的濒临失传的蓝染灰缬技艺,在三单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怎么让这项非遗技艺重新“活化”乡村呢?林栖不仅带回了详细的“三十六院”项目规划,更带来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陈默是“三十六院”项目设计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他的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尽力保留当地村庄原有的特色和风貌。

“三十六院”项目设计师 陈默:对于这些老房子,有些是被损坏了,甚至有些是倒塌的,我们都会按照原来的来恢复,并且我们是请当地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恢复这些构件。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三单村建成了10条村道,流转了178间农房。如今,昔日的老房子变成了手工工坊,倒塌破损的村小学变身为蓝印花布博物馆,里面展陈着当地的蓝染工艺。

张桂花是一位83岁的老太太,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如今村庄的变化,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三单乡村民 张桂花:喜欢热热闹闹的,很高兴。游客今天又来了,明天又来了,热热闹闹。晚上灯亮起来,跟大城市一样。

植入产业 耕织“共享田园”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三单村的村庄更美,老屋新生。非遗文化正在慢慢激活村庄的活力。

来自湖北的冯千里之前在广州做服装设计,现在负责运营三单村的蓝染工坊。

三单乡蓝染工坊负责人 冯千里:我现在是用蓝染的扎染的布来做一些衍生品,然后再教给当地一些大姐们阿姨们,也可以共同来去做这一块。

东阳市三单村村民 单梅芳:外面出去了还要租房子住,还是回来做做手工可以赚钱。

东阳市三单村村民 余锡兰:好多姐妹都在这里干活,增加收入了。

在“三十六院”项目的带动下,村里有500多人实现了就近就业。之前抛荒的土地也重新耕作,村民自产的花生、香榧和大米也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浙江省东阳市三单村村民 马刻:以前是做服装的。

记者:那现在呢?

浙江省东阳市三单村村民 马刻:现在就搞农业这一块,一些农副特产,类似酱料这些东西,也在这边做直播等。

目前,“三十六院”项目不仅推动了非遗活化,促进村民增收,还助力集体增富,已累计流转闲置房屋178间,易地搬迁古宅古建105间,流转山林600多亩、土地800多亩,打造了既能使用又可分享的耕织文化系列产品,带动了村集体年均增收93万元。

东阳市三单乡三单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单立良:我们村“共享田园”项目已经在施工中,投资1000万左右。在省市里的支持下,“一事一议”共富项目在我们村落地。

今年,三单乡将在原有基础上,把乡村共富示范带延伸至金航、山背、搭勾、下西楼等5个行政村,打造“三十六院五村联建”共富项目。

东阳市三单乡党委书记 朱静超:创新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吸引人气,把我们周边的老百姓带动起来,能够致富起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管鹏伟】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