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政已阅丨省长公开信的背后,是浙江办了20年的这件大事
2023-10-18 21:41:00 来源:潮新闻
分享到:

潮新闻讯 10月16日晚,浙江省长王浩致全省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刷屏朋友圈。

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浙江人总能如期收到这样一封写到大家心坎上的信。信的内容,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第二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正如公开信一开头所言: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公开信一发出,涉及交通、健康、就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种各样的民间期待迅速涌来,留言也一下子“盖起高楼”。有网友直接点赞这项工作:把群众“心事”办成民生实事。

在浙江,这个做法已坚持了20年,这份期待也保持了20年。而社会各界踊跃建言的热情背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一件大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这件事,得从2004年说起。

那年10月,一份让无数浙江人倍感温暖的重要文件亮相。

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提议和推动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围绕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科教文化、社会稳定等十大重点领域,明确加快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和督查考评五大工作机制。

紧接着,在2005年2月召开的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浙江每年为民办十方面实事的温暖征程由此开启。

此后,每年第四季度,省政府都会对下一年的为民办实事工作开始项目征集。在次年的省两会上,新一年要办的“十个方面实事”都会正式向公众公布。这些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强化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庄严承诺。

在民生项目征集工作中,浙江十分注重集思广益,各地纷纷建立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的村情民意信息网。2014年底,省政府还首次通过网络,征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些年来,回应老百姓“水涨船高”的民生关切和诉求,浙江办成了百姓关注的许多操心事、烦心事。

比如回应“办事难”,浙江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让老百姓提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办好从出生、上学、就业、婚育、置业、退休、养老和身后等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为缓解“看病难”,浙江深入开展县域医共体改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翻阅历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成绩单”,已阅君发现,不仅既定项目全部完成,超指标任务完成的更是比比皆是。比如2022年的实事中,“浙里优学”目标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8万个,实际新增超15万个,完成率达194.6%;“浙派工匠”目标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人,实际新增41.25万人,完成率206.3%……

民生实事的办理机制也不断创新完善。2022年,浙江首次以政府工作报告之外的清单形式,单独列出“十方面民生实事落地落细清单”,将2万多个项目点位进行公布,让民生实事实施变得更加清晰。

近20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拿出新增财政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随着一批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民办实事,怎样更好地体现“为民”两字?这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了点子上”,“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

“民呼我为”,就是浙江首创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这要从杭州西湖区翠苑一区讲起。2003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期间,习近平同志将翠苑一区社区作为基层联系点。习近平同志先后多次到翠苑一区社区调研,还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重要指示。

由于翠苑一区社区老龄人口多,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养老问题,听到大家反映老年人就餐困难,他建议社区专门办个面向老人的食堂。在社区党委的推进下,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这也是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从这里起步,老年食堂在浙江遍地开花。

这些年来,“民呼我为”的理念从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传遍之江大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共识和工作导向。

长效机制如何落地落细,做到真正为民办实事,浙江各地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民生项目征集工作中,为集思广益,各地纷纷建立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的村情民意信息网。2014年底,省政府还首次通过网络征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再比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声”决定“民生”。早年,宁海乡镇民生实事项目年内开工率只有六成,很多实事多年落实不了,拖成了“心事”。2008年,宁海县探索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项目从政府“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字之变,迈出了浙江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步,也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中跨出了一大步。

2018年4月,这一机制在全省市、县、乡三级实现全覆盖。票决制自2017年全面推行以来,到去年底全省确立的民生实事项目数量已达5万余件。

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在一起,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兰溪将大肠癌筛查工作列为民生实事,有效筛查出高危人员2万余名;仙居率先打造“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定期下村为山区群众送药,实现患者配药零次跑;舟山放学后托管服务实现了主城区及县镇公办小学全覆盖,惠及3400余名学生……

如今,这一做法已从浙江走向全国。2022年10月,《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正式施行,对民生实事项目民意征集、实施、监督等各个过程进行规范,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根据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浙江不断拓展实事领域,丰富实事内容,细化实事项目。近年来,浙江持续打造 “民呼我为”统一平台,通过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各类民意反映平台渠道,实现了一个口子收集民意大数据。

网友牛奶@咖啡这样评价浙江的“为民办实事”工作:步履不停,探民之所向;民有所呼,解群众之难。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成于务实。如何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让政府做的事成为百姓满意的事?

浙江的为民办实事机制,还在不断深化和探索中。

先看数字赋能。目前,浙江已构建起全省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体系,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去年底,全省统一的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上线,把民生实事“提、定、办、评、赛”5个核心环节互联互通。为确保广泛吸纳民情民意,应用还接入了全省各级民呼我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民生议事堂等数字化应用数据。

在应用后台,来自各方的海量意见建议被分门别类,归入社会安全、教育助学、城乡宜居、医疗卫生等11个领域,提升民意归集的效率。

这套数字化应用体系,有效促进了民生实事高效高质落地。以2022年为例。2万多个民生实事项目点位的业务、资金、空间、进度、责任主体等400余万条数据信息,均被集成至“身边民生实事”数字应用集中呈现,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立体画像,还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的数据贯通和集成。

依托这个数字化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民生实事任务一目了然、建设进度“一屏总览”,一旦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满意度等出现问题,系统还将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有力促进“办成事”。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为此,浙江不断拓展群众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的渠道。去年初,浙里办、微信端上线“身边民生实事”小程序,自动定位展示周边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通过“好差评”进行监督和提出建议。

中共中央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为此,浙江省委深改委专题研究,提出深入推进民呼我为工作体系改革。通过改革,继续深化对“民呼我为”实现路径、机制、手段的探索。

办实每件事,才能赢得万人心。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管鹏伟】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