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浙江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2023-11-25 12:45:27 来源:潮新闻
分享到:

潮新闻报道 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再到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演变。当前浙江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步一履实地调研构建出浙江绿色发展的目标,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写入“八八战略”。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实现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的跃升。2019年,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优势与后劲所在。

发展转型动力强

浙江美丽的沿海风貌,给许多游人留下了美好印象。

然而,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间,大量塑料废弃物沿河流入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在台州温岭小沙头村,渔民郭文标对此深有体会,“渔船出海,塑料垃圾常常缠住螺旋桨、毁坏渔网,台风天更是能看到海面卷起的塑料。”

2020年起,“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率先在台州试行。小沙头村建起“小蓝之家”海洋废弃物收集点,郭文标带领50多位村民,通过河口拦截、岸滩捡拾以及渔船捕网回收塑料废弃物。经高科技加工和数字化追溯的塑料粒子被国际大公司高价收购,让曾经的治理困境变成了共富红利。

今年10月30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蓝色循环”项目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在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付宝“蚂蚁森林”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延续和认证了浙江一以贯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佳绩。

世纪之交,浙江从资源小省跃升为经济大省,最先感受到“制约的疼痛”与“成长的烦恼”。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调研中提到“既要保护生态,也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因为这些工作都是要为子孙后代负历史责任的”。

当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千万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此后,浙江推进“五水共治”、蓝天保卫战、“无废城市”、美丽海湾等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20年间,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比例从66.4%升至97.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2002年至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提升。

末端治理须搭配源头防范。浙江力改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削减30%的废水废气排放量的同时,行业规模、产值税收持续翻番增长,2022年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2年下降63.8%、91.7%。“十四五”以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绿色转型总抓手,浙江正在开展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

在省级试点之一的嘉兴港区,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内陈列着真石漆、彩石瓦等建材产品。很难想象,它们的“前身”是危险废物飞灰。“我们创新技术,将飞灰中的有害物质稳定固化,再制成绿色负碳建材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年可以综合利用危废15.9万吨,减少碳排放6.86万吨,并创造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浙江以强动力推进污染防治与产业转型,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价值转化优势显

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义乌李祖村,生态美与产业旺相得益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2003年的“千万工程”起步,李祖村着手治水治废、逐渐焕发新颜,也引来创业人才与周边游客。6年前,原本在义乌市中心开店的余徽徽前来参加村里的招商活动。“山下面有个湖,湖边上有个村,走进村里,很美,很舒服。”他选择了李祖村最老的一栋古建筑开办了一家音乐餐厅。生意不错,去年餐厅营业额达20多万元。

借助百年古村的美丽资源,专业运营团队盘活老旧厂房和闲置农房,成功招引200余名农创客入驻,其中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有在义乌经商的外地创客、外国友人,李祖村成为小有名气的“国际文化创客村”。扎染布艺、咖啡馆、美食街、露营基地……去年,农创客队伍累计带动消费500万元、创业就业村民人均月增收2500元,村集体收入达248万元。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如同在浙江大地播撒下数万颗绿色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

为恢复绿水青山与生物多样性的本来面貌,浙江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三线一单”制度,让国土空间利用有了一把“绿色标尺”。

目前,全省建起31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1%,85%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鸟中大熊猫”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重现浙江大地。

在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点绿成金”的渠道更加多元。比如,“丽水山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产品累计进驻世纪联华、盒马等10余家大型连锁商超,市场拓展至长三角9个重点城市;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让看不见的竹林“吸碳”能力可度量、可变现,截至10月底,共有24家企业(机构)购买竹林碳汇3万吨,交易额达200万元。

GEP,一个全新的“两山”转化载体,在丽水遂昌起步。2020年,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湖泊可以“明码标价”,并构建标准支持、制度支撑、法律保障等系统机制。

目前,浙江已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实现“两山合作社”山区26县全覆盖。

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浙江走出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

共建共享后劲足

杭州亚运会精彩落幕,而绿色、简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赛事场馆及设备“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提前制定场馆赛后利用计划,“以赛养馆”、开放惠民、社会化运营,着力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

——6.21亿度光伏电力和风电等清洁能源,保障亚运场馆和办公场所常规电力使用,相当于减少燃煤约7.63万吨,绿色电力日益成为大型企业践行环保公益和进军国际市场的优选。

——“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有超1亿人次参与,45家单位捐赠碳配额、碳信用、碳普惠合计106.8万吨,用于抵消亚运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助力实现首个碳中和亚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浙江持续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开展多形式、泛群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图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该草案起源于3年前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向全国人代会提交的《关于设立8·15“国家生态文明日”的议案》。

早在2003年,安吉就设立了全国首个生态日;2010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生态日的省份。通过纪念日开展环保设施开放、环保志愿服务等宣传实践活动,为营建生态文化成为社会共识提供丰富的经验。

这些年,浙江还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将基层创新固化为生态环境地方立法,逐步构建起《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统领的“1+N”生态环境地方法规规章体系。同时,浙江率先推行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河湖湾滩长制、环境问题发现机制等一批制度成果,共同向全国复制推广。

不仅在省内与国内,浙江还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扩大至世界范围。

去年12月,浙江应邀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办中国角“浙江日”活动,讲述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故事。会议期间,湖州市被授予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湖州市、嘉兴市荣获“自然城市平台”“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通过亮相世界舞台,搭建起国际生态文明合作的新桥梁。

当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搭建生态省建设“四梁八柱”。如今,浙江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一,率先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胡静漪  编辑:陈周滢】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