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我们衢州见(See You in Quzhou)!”
循着这一呼唤,4月17日至18日,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代表、美国飞虎队战斗员后代、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成员,以及历史研究专家学者等中外嘉宾相聚衢州,参与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活动。
83年前,一段发生在此的传奇救援故事,成就了中美友谊上的一段佳话——
1942年4月1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奔袭日本后拟前往衢州降落,但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等飞行员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幸运的是,64名飞行员被中国军民救下。
83年后的现在,中外民间友好人士共同回访遗址,追忆往昔,在互动和交流中,赓续情谊。
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的代表参观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摄
“这就是最鲜活的历史”
江山长台镇,成为中外嘉宾衢州之行的首站。3名飞行员的命运和这里紧紧相连。小雨淅沥中,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情景剧《一碗鸡蛋面》在长兴村祠堂上演。
台上,为了救护迫降在此的3号机组飞行员查尔斯·奥扎克,廖家人拿出了家里最好的食物,7岁的廖明发即便百般不舍,还是将他生日吃的鸡蛋给了奥扎克。故事的最后,查尔斯·奥扎克被成功护送走,这里百姓却惨遭不幸。杜立特行动后的一个月内,衢州机场遭受轰炸达59次,日军报复性发动浙赣战役,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25万中国平民在战火中不幸罹难。
观看情景剧《一晚鸡蛋面》后,克利福德·雷·朗拭去眼泪。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摄
看到这里,台下就座的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克利福德·雷·朗摘下眼镜,频频拿手帕抹泪。“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令人动容。”克利福德·雷·朗的父亲是飞虎队一员,尽管没有参与杜立特行动,但曾在中国执行过飞行任务,同是飞行员的故事,引起了情感共鸣。
让嘉宾们更为触动的是与两位亲历者的现场交流。即便已经九旬高龄,村民廖明发和朱青麟仍对往事历历在目。
“这就是最鲜活的历史。”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代表、电影制作人乔治·雷特拉斯说,这比任何课本上的故事都具有教育意义,也更加生动。和两位亲历者对话后,乔治脱下了身上印有大黄蜂航母和杜立特行动相关徽章的飞行服,请老人签名留念。
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代表乔治·雷特拉斯参观国民政府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摄
为了共同目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珍惜当下,而中美民间交流的蓬勃生命力,正在于当下有无数个体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用真心碰撞出的鲜活故事。
衢州人郑伟勇,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如果聊起“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称一声“研究者”也毫不为过。
上世纪80年代,还是学生的郑伟勇从《衢县文史资料》上得知了“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从此就和杜立特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持续不断地翻阅资料、实地走访,还原了杜立特行动机组人员在中国降落、获救的全程,不仅填补了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为营救杜立特行动机组人员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空白,还成功帮助杜立特突袭者后代来中国寻访父辈足迹,并至今仍和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
在美国,同样有努力推动和平的使者。成立于1998年的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长期致力于在中美两国传播飞虎队故事,纪念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的友好合作,并以此增进理解和友谊。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介绍,目前基金会已组织带领近500名飞虎队老兵及数百名老兵家属到访中国,足迹遍及中国22个省份的50多个城市,认识和理解就是在走访中形成。
3年前,基金会又启动“飞虎队青少年领袖计划”,通过在中美开设一批“飞虎队友谊学校”,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和互动。在18日举行的主活动现场,基金会和衢州高级中学签约,将其列入“飞虎队友谊学校”名单,接下来双方将就推动两国青年人在了解历史、尊重理解“双向奔赴”中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
松野诚也在捐赠中,都会附上一张”和平卡片“。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摄
这次活动,还有一位特别来宾——致力推动中日民间历史研究与和平交流的日本学者松野诚也。他曾多次向中国大陆捐赠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有关档案、侵华日军“细菌战”史料等罪证。
在松野诚也看来,追求和平发展不分国界,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他讲述了自己公布731部队职员表时日本民众的反应,“当时日本国内的媒体也及时做了报道,消息发布后,很多人留言评论。这说明大家都很关注,也希望了解真相。”这次来衢,他还将记录侵华日军对华细菌战这一史实的史料捐献给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和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
未来在青年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纵观此次交流活动,一个很大亮点是随处可见的青年身影。
一头金棕色的头发、背着黑色大背包,21岁的马蒂亚斯·杜尔菲不停地用相机记录所见所闻。
他是乔治·雷特拉斯的助理,外宾团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此次衢州之行,他对衢州二中尤为难忘。“能够到中国校园里漫步,和同学们交流,实在是一次非凡体验。”马蒂亚斯·杜尔菲所在的大学地处沙漠地区,一进衢州二中,就被校园内郁郁葱葱的绿植吸引。
让他记忆更深刻的还有这里的青年,无论是在操场打篮球,还是在教室内努力学习,学生们都十分友善且充满活力。“应该有更多孩子,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孩子来亲身感受这里的环境。”他说,要将这段美妙历程带回美国,和身边的人分享。
对衢州学院大一学生赵一敏而言,和美国友人的相遇也成为珍贵的回忆和前行的动力。
在衢州柯城区双港街道汪村村,她和乔治·雷特拉斯共同种下了代表友谊的纪念树。“我们还在纪念树挂上了签有各自名字的小卡片,并合影留念。”自小在衢州长大的赵一敏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很熟悉。这段根植于历史的中美友谊,也鼓舞着她,未来要努力同各国青年一道把世界变得更好。
此次活动中,中美代表共同种下83棵树,象征着“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3周年。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回访衢州的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在衢州二中校园里就和学生共同栽植“友谊树”。
在中国文化中,植树代表传承。当友谊树变成友谊林,这段经历血与火考验的友谊,也终将在岁月里扎根、生长,代代相传。
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博物馆代表乔治·雷特拉斯和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代表互相捐赠。其中乔治·雷特拉斯捐赠的是记录了杜立特突袭行动前,空袭队训练的电影胶卷。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倪雁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