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妙笔生花香满城——“块状经济”在桐庐分水的发展实践
2023-08-10 09:46:36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

分水镇淳东路上集聚不少制笔企业。

8月9日,凌晨3点,安徽宣城洪林镇。

46岁的朱德凡打开车门,坐进他那辆小货车。车厢里,满满当当塞了50个箱子,那是20万支笔。

这一趟,他要把装配好的笔送回“娘家”——桐庐分水。这笔生意,花了5天时间,七八千元的收入,一个月6单生意,就是4万多。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一个叫马良的小孩,拥有一支神奇的笔。这支笔画什么就能变成什么,所画皆成真。

对朱德凡和他公司30位员工来说,来自分水的这支笔,就是幸福笔、神奇笔,让他们有事可干,有钱可赚,生活有盼头。

分水,位于杭州西南70公里,分水江洋洋洒洒地“溜”下天目山,在浙西大地划下长长的一撇,在这撇臂弯里,孕育了千年古城分水。

空中俯瞰分水,一条宽阔大道从分水江上飞跨而过。这条302省道,是分水的交通主干线,更是分水经济的大动脉,沿线散布着884家制笔及配套企业。

2003年4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桐庐考察调研,为卡在“低、小、散”瓶颈中的分水制笔,开出了“16字良方”——做大做强、强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这便成为当地制笔业的发展良方。

20年来,桐庐人牢记嘱托,深耕块状经济,探寻制笔产业全新发展动能。小小一支笔,不但画出了分水人的幸福生活,也画到了全世界。

如今,分水每年有80多亿支笔运至全国乃至全球,给更多的朱德凡带来了期盼和幸福,分水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笔城”。

神来之笔:

孜孜不倦的创新突破

先将时针拨回上个世纪。

1974年,杭州圆珠笔厂供销科科长楼阿土,到当时的分水公社儒桥大队探望在此插队落户的女儿。或许是出于“职业敏感”,他发现这里的一种小竹很适合用来制作圆珠笔笔杆,便向村干部提出用小竹生产圆珠笔笔杆的建议。

儒桥小学当时有个加工竹制品的校办厂,便开始尝试生产“竹竿圆珠笔”。“分水制笔”就此萌芽。

两年后,在杭州圆珠笔厂的支持下,校办厂开始“升级换代”生产“塑料笔杆圆珠笔”。

这是分水笔的第一次升级换代。

儒桥村的笔让分水老百姓开了眼界,清客堂、拆猪圈,摆上几张桌子就成了生产车间。一时间,制笔小作坊便遍地开花。

1994年创立了桐庐云山制笔有限公司的杜宝琛,就是分水的第一批创业者。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分水调研,杜宝琛作为杭州市制笔协会首任会长作了汇报。

“‘一支笔’做足了百姓经济,可是低、小、散的产业状况限制了块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同志认真参观了企业注塑车间、样品间,对在场的同志说,制笔产业规模还是小,要做大做强、强化特色。”说起当时场景,杜宝琛历历在目。

如何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做大做强,成为分水制笔人的崇高使命。

分水下面的南堡村,历史上曾暴发过严重洪灾。面对自然灾害,南堡人民没有退缩,自力更生,重建家园,铸成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南堡精神”。

这一回,当困难再次摆到分水人面前,他们同样没有退缩。

首先,横在分水面前的,是圆珠笔笔尖上那颗几乎要用放大镜才看得到的小球珠。

这些球珠最小直径0.25mm,最大也不过1.4mm,一个喷嚏或是一声咳嗽,可能就会吹走成千上万粒。

但就是这样小小一粒球珠,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进口依赖”困局。

泱泱钢铁大国,为什么产不出属于自己的小小笔尖?

原来,球珠虽小,却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书写时,球珠滚动的速度比一辆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轿车还要快几倍。一支笔写完,球珠要滚动10万次以上,要承受各种书写角度带来的摩擦损耗。

桐庐鼎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信邪,决心挑战“球珠之困”。“核心竞争在于多达二三十种的原料配方,各种材料的混合就像和面一样,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球珠质量。我们的配方完全是自主研制,无法模仿。”公司技术带头人吴亚昆说。

一个微妙的微量元素配比,经过不计其数的实验,终于被他们找到。目前,“鼎申科技”每个月可生产球珠20亿颗,出口印度、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是全球能生产球珠的五家企业之一,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球珠市场。

而在分水,像“鼎申科技”这样掌握笔业“核心技术”的企业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破竹之笔:

破茧而生的蝴蝶涅槃

关键的卡脖子技术突破了,但要把笔卖出去,乃至卖到全球,还需要有更多的突破。犹如一只蝴蝶,从蛹开始,仍需经历重重考验,甚至向死而生,才能最终破茧涅槃。

譬如销售关。

在分水,周建勤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人物,他创办的桐庐百特文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第一家“亿级制笔企业”。

2015年下半年,受电商兴起的影响,周建勤在他女儿帮助下,逐步把销售渠道延伸到了亚马逊电商平台,一个月就出货600多万支,销售量增长了20%以上。尤其到了2020年,疫情下的“宅经济”,引爆了笔类销售,几乎80%的笔类品种在跨境电商平台一经上架就被秒空。2021年,百特文化平台销售额一举破亿。

譬如管理关。

企业办得好,管理最重要。

但分水制笔企业当年管理的粗放,曾留下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2009年莫拉克台风来袭,分水几家制笔厂仓库不同程度损毁,保险理赔时,问当事人损失有多少,他们都说“几百万吧”,因为仓库里到底有多少货,不知道。

但现在,同样是仓库,金马文具礼品有限公司已经全线数字化,一条流水线、一个车间、一间库房,都通过数字化管理,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譬如品牌关。

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笔就是单纯用来记录文字的。而在桐庐欧赛笔业,笔有着各种各样新鲜玩法。有专门用于训练手指灵活的转转笔,它赋予笔计圈、计数、计时和速度显示等现代功能;有解压笔,笔头上套一个球,在不停地转动中,缓解情绪;还有很多笔融合了饰品、玩具、卡通、动漫和智能化等多种元素,以全新的质感展现给用户。

欧赛,作为桐庐笔业龙头企业,也是杭州亚组委特许文具供应商。他们与浙工大共建工业设计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已有24款产品实现量产投入市场,已实现销售产值5000余万元。

注重品牌,加强特色,做大做强。如今,分水的很多本土企业都亮出新品牌:指舞文具的“指舞”牌笔类产品,金耀制笔的“恋上字”,爱加文具的“爱加”……一支普通的笔售价几元钱,一支名牌笔则可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如椽之笔:

全面服务的鸿篇巨制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的这句名言,同样也是分水镇政企关系的写照。在分水的制笔创业中,政府是亲切的“店小二”,也是离不开的“引路人”。

为了让分水制笔企业从家庭作坊式转向现代公司制,分水镇决定建制笔工业区,把企业引入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分水镇经济发展办原主任汪敏说,当时镇政府将准备盖新办公大楼的400余万元资金拿了出来,投到了工业区“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上。

2021年,分水虽已被誉为“中国制笔之乡”,但在高端笔头的研发生产上还处于空白状态,笔头均为外购,产业链路上缺了最要紧的一环。2月中旬,刚上任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的王维洪就赶去了温州,他要去“说服”星仰文具来到分水。

“星仰文具是一家高端笔头生产企业,能填补分水制笔产业的空白,起到强链补链的作用。”分水镇副镇长林峰说。

前几次去,掌管星仰文具的两兄弟里,哥哥动了心,但弟弟总是不点头。但是王维洪没有气馁,反复上门讲解招引政策,终于说动两兄弟来分水看看。

在王维洪“三顾茅庐”的执着下,星仰文具终于签订协议。今年1月,新厂房顺利结顶,正加紧培训操作员工,准备投产。

“年产40000万粒高端笔头生产线投产后,预估年产值可达1.6亿元。”林峰说。

分水镇还通过推出“妙笔贷”等金融工具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意见》等政策扶持,大力培育核心企业,助力企业“破亿行动”。

为提升制笔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分水投入600余万元建设省级制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柔性引进10余个高端人才团队;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制笔企业发放“创新券”;积极向外拓展市场空间,连续举办八届中国笔业博览会;向内优化规划空间,构建“1+N”产业平台体系。

如今的分水镇,已形成了1家亿元制笔企业、3家亿元培育企业、一批科技型成长企业的产业梯度矩阵。

笔底春风:

五彩缤纷的共富画卷

时间的指针移到8月9日中午12点,凌晨3点出发时墨墨黑的天,此时艳阳高照。

桐庐分水,人元制笔厂内,朱德凡已经装好了50箱圆珠笔的配件,有笔尖、笔帽、弹簧……打算回程。

从桐庐分水到安徽宣城洪林镇,185公里,开车4个多小时,朱德凡说已经记不清开了多少趟。

这样的来回,朱德凡每隔四五天要重复一次。

朱德凡办的德勤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共有30名员工,专门为分水制笔企业提供组装服务,也为当地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增加收入。

“办这个装配点,初衷就是助力残疾人就业。”朱德凡原先是村干部,看到辖区内残疾人难就业,就在两地政府牵线下办起了这个装配点。起初员工以残疾人为主,后来老年人、待业在家的人加入了进来。

江顺珍是德勤劳务公司员工之一,她肢体二级残疾,做瓦匠的丈夫腰椎不好,一家三口收入拮据。进入装配点工作后,她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装配2000多支笔,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装笔门槛低,利润也低,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节省。”夏天来分水,朱德凡选择凌晨出发,就为了不用开空调省点油,连午饭也自带,在加油站微波炉里热一热就对付了。

今年61岁的汪银梅,也做了好多年的装配工作。前天下午,她正在分水镇武盛村村口的装配点里给笔杆装套子,差不多三秒钟装一个,动作熟练流畅。

这个活汪银梅已经干了20年。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丈夫桂志翔则是听力残疾,家中还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十分不易。

“每年能有15000元的收入。像我们这样不能外出打工的,很珍惜家门口的工作,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也靠这份收入了。”

目前,分水镇依靠镇党委和制笔行业协会党委的统筹,在镇区及周边建设装配点318个,装配人员达到1863名,装配点还辐射到了安徽、江苏、江西等周边省市,有100多个。

据统计,分水制笔产业目前直接从业人员1.5万余人,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5,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39%,可谓“小产业大富民”。

既要经济,也要美丽。分水镇通过制笔产业转型升级,以争创美丽城镇示范镇为目标,着力打造“妙笔小镇”。

2015年,“妙笔小镇”列入杭州市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镇会客厅讲解员洪鹰告诉我们,小镇依托现有制笔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优势,着力发展以笔生产为主、现代商贸服务为辅的时尚笔业产业集群,打造集制笔、科创、电商、文创、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2016年,分水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如今分水镇早已打破单纯作为制笔加工地的概念,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开设制笔工业旅游项目。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陆续入驻……

妙笔小镇的美丽蓝图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记者 姚丽萍 陈奕 周涛 周辰璐 邵婷 摄影/夏阳 视频/俞建效 肖宽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