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杭州亚运会后首场国际论坛来了,“国际名城”迈出新的一步
2023-10-28 12:01:24 来源:潮新闻
分享到:

潮新闻讯 杭州似乎正在进入一条“赛”“会”的快车道。

亚运会意犹未尽,亚残运会步入尾声,10月24日又有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在杭州举行。接下来,数贸会、良渚论坛、湘湖对话、亚洲之光艺术节……一场又一场的国际盛事,已经排满了杭州的“日程表”。

而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是亚运会后杭州迎来的首场国际交流论坛,不仅有中意两国遗产地的代表参加,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驻华大使、文化部代表团等都来到了杭州,规格不可谓不高。有专家甚至将之称为,后亚运时代杭州打造“赛”“会”之城的新起点。

这场论坛,将杭州从运动的激情中带向文化的韵味,也将杭州参与国际交流的视野进一步放大……站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上,这场国际论坛,会给杭州带来什么样的加成效应?

这场高规格论坛,为何选在杭州?

可能会有人问,这场会议为什么放在杭州举行?

其实,杭州与意大利的缘分由来已久。

现在路过西湖边的六公园,还能看到一尊马可波罗的塑像。元朝时,这位意大利人就曾到过杭州,他对这座城市一见倾心,赞叹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300多年后,又一位意大利人利玛窦跟随马可波罗的脚步来到中国,他在《坤舆万国全图》中清晰地将杭州标注在北纬30°的位置,成为第一个记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外国人。

当年的远渡者感叹于新奇的见闻,而在如今的我们看来,丝绸之路两端的古老文明之间还有着种种浪漫的“巧合”,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东西方最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分别发生在中国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这两座城市也因此结缘,在2019年3月“牵手”,缔结了友好关系。

2019年之后,虽然因疫情的关系面对面的机会不多,但双方的交流还是在杭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西湖边的“1314中意巴士”。每当它驶过西泠桥,就会在取景框里定格成“杭州最美转角”中的风景;每当情人节到来,恋人们都要坐一趟巴士打卡,许下“一生一世”的浪漫誓约……

两座城市之间还有另一层面的“气质相近”。意大利是目前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位于其北部的维罗纳城更是因遍布城中的历史古迹而成为世界遗产。而杭州从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已经成为坐拥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的“世遗之城”,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

论坛在杭州举行,不仅仅是为了“再续前缘”,更是因为西湖作为我国首个文化景观遗产,是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的绝佳窗口。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申遗,让世界认识到东方独特的自然观念,即‘寄情山水’‘移情于景’的审美方式和景观设计意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看来,杭州把“保护第一、综合整治、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遗产保护理念付诸于大量实践,积攒了大量遗产保护管理经验。特别是西湖的保护管理,可以说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杰出案例。

“站在后亚运时代的新起点上,杭州正积极探索有效发挥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综合效应的‘杭州模式’。”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高小辉说,举办这次论坛,对于杭州来说也是一个开拓国际视野、增强互学互鉴的好机会。

奔赴不仅在两城之间

实际上,中意的“双向奔赴”不仅在两城之间。

这次参与论坛交流的不仅有杭州和维罗纳,还有中意两国其他多个世界遗产: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与维罗纳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与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之后,目前北京颐和园与哈德良和埃斯特别墅,苏州古典园林与威尼斯及其泻湖的友好结对关系也正在商洽中。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双向奔赴至关重要。

“这次论坛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面机会,我们可以交流宝贵的经验、实用的技能,以及创新的传播。”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说,有些世界遗产地鲜有人知,我们要特别关注它们的多样化潜力,并借此加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之行,意大利的客人们看到了西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对“天人合一”的实践。“来之前就听说西湖很美,但真正的西湖更加超乎我的预期。”泛舟湖上,维罗纳市欧洲政策部议员贾科莫·科纳很是感慨:“西湖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能够和谐相处、相得益彰,是因为西湖找到了一条自然、历史、人文的融合之路。”

“我们最近开发了一些游戏,从效果来看,成功地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意大利文化部国际关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务司司长玛利亚阿孙塔·佩齐在主旨演讲中提到运用新技术传播推广文化遗产内涵,这一点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孙国方眼前一亮。“西湖文化景观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们也应尝试更适合年轻人的推广方式,不仅让更多人看到西湖的美,也要了解西湖的内涵。”

互鉴是手段,国际交流更是为了达成共识。

在世界遗产保护上,意大利对法律体系的完善也很重视,这一点和我国近年来重视推动文物保护立法工作不谋而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特别提到,接下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在《世界遗产公约》理念指引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框架内,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

随着论坛交流的深入,中意双方同样认为,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气候变化、旅游发展、遗产展示等共性问题。“这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协作一起想办法,为所有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利用做出贡献。”玛利亚阿孙塔·佩齐说。

“期待中意两国更多世界文化遗产地加入《谅解备忘录》项目的同时,中国国家文物局也期待与意大利文化和活动部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保护、保护管理专业人员培训、保护研究关键课题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为人类珍贵遗产保护贡献力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作为“世遗大国”,应肩负起的责任与担当。

杭州要为时代发展“补白”

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间隙,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和同僚闲谈。

“今年是(杭州赛会的)大年了。”

“是从今年开始。”杨建武忍不住纠正。

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连轴转,让亚洲乃至世界感受到了杭州的实力与底气,也透过这座城市认识现代中国,理解未来中国。

而亚运燃起的“薪火”,也正在延续

2023年—2026年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今年12月将在杭州开赛;首届国际皮划艇超级杯也将于明年在杭州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亚洲之光艺术节……特别是即将在杭州召开的“良渚论坛”,更是将主题升华到文明的赓续,为杭州的世界链“再加了一把火”。

杭州市委主要领导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杭州要跳出杭州看杭州、对标先进学先进,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聚力赋能。

具体如何聚力?放大亚运效应,促进多领域跨国对话,向着国际“赛”“会”之城奔竞再出发,就是杭州找到的沟通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的另一种方式。

“杭州的国际交流活动确实越来越多了,今年单是我们研究院就已经进行了三场跨国学术交流。”在著名经济学家、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看来,杭州的未来发展和定位应该延续近二十年来秉持的大方向不动摇,应当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摆脱思维定势,把眼界放宽,“杭州的第一定语就是国际化。不要被‘赛会’两个字局限,‘赛会之城’其实说的也是杭州要在各个领域谋求国际化发展,并由此为杭州、也为长三角、为整个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样本和体系支撑。”

这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一直都在准备着为时代发展“补白”。不仅成为世界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认识中国的城市“窗口”,更希望以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潮起处”。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我们相信,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只是后亚运时代的翻起的第一朵浪花,在那之后,还有浪潮澎湃,自远方来。

当某一天,我们在历史中回望,杭州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论坛、一份公约、一些改变,亦曾真实记录跨文化、跨领域对话的交流、碰撞和共识,那是属于一座城市的浪漫,更是属于人类文明的美好。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叶怡霖 詹丽华 编辑 张彧   编辑:钟一鸣】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