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杭州首座“彩楼欢门”景观小品 记者 凌姝文 摄
近日,中山南路上,距鼓楼200米处,杭州首座“彩楼欢门”景观小品亮相。
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而这半部杭州史,二十三坊巷占了大半以上。
2月初,上城区在“新春第一会”上透露,二十三坊巷“五一”局部亮相、年底与老城旧改同步整体焕新亮相。近日登场的杭州首座“彩楼欢门”景观小品,便是正在提升改造的二十三坊巷的一次率先亮相。
为什么要在中山南路
搭建“彩楼欢门”?
两宋时期,店家会在门口搭一座“彩楼欢门”,大店搭大景、小店搭小景,不断更换“彩楼欢门”上的装饰主题。《清明上河图》中的饭馆、香店,《东京梦华录》中的酒店,都出现过“彩楼欢门”。《东京梦华录》就曾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
北宋时,都城汴梁有一座大酒楼叫“丰乐楼”(原名“白矾楼”或“樊楼”),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顾廷烨在大婚当晚为明兰买软酪、鸭爪、螃蟹、羊肉泡馍,去的就是丰乐楼。
客人进丰乐楼,必先穿过“彩楼欢门”。彩楼立在店门口,高大显眼,彩色绸帛绑缚成棚架;欢门多做成半月形状,带有繁复的雕饰。
如今,作为街景风貌亮相于中山南路上的“彩楼欢门”,主要起到装饰、打卡的作用。
“彩楼欢门”约两层楼高,上方是榫卯结构的棚架,挂着对联、彩绸、灯笼,延伸出来的檐架上,固定着竹编艺术品;下方是活字印刷的廊架,中间留了一扇门洞,可以走进去拍照。
整个装置都是镂空的,透过镂空的部分,能看到背后的水景和苏东坡石雕。
廊架上刻的字也很有讲究,组成了几首诗词,作者是岳飞、于谦、褚遂良等与上城区紫阳街道有关的历史人物,这也让“彩楼欢门”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
“顶上的棚架是竹子做的吗?”我问。
“那是用竹子压缩的现代材料,环保、难燃、防雨,外形看上去跟竹竿件差不多,更易于装置持续摆放。”“彩楼欢门”项目主创晏涛回答。
在中山南路设置一个“彩楼欢门”景观小品,有何深意?
2000年初,中山南路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如今,这条路的商业布局已经成熟,东侧是水墨徽、朴太院·烤肉万岁、山葵烤肉、王日顺号等网红餐饮店,西侧是包子、点心、烤鸡、煎饺、竹编等接地气的烟火小店,从商业氛围来说,很符合“彩楼欢门”盛行时的历史背景。
在中山南路设计“彩楼欢门”景观小品,也是上城区和紫阳街道一直想弥补的一个遗憾。
二十三坊巷有着南宋时期重要的历史遗存,但这些遗迹都藏在看不见的地下,地上主要是明清及后期的痕迹。打造一个“彩楼欢门”,仿佛在中山南路植入了几页宋史,让来往的杭州人和游客触摸到宋代的商业特色。
“升级版”二十三坊巷会是什么样子?
二十三坊巷在鼓楼和城隍山往南、紫阳山以东、万松岭以北、中山南路以西的围合区内,23条坊巷分别为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周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花生弄、勤远里、大马弄、元宝心、方井巷、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和泗水弄。
这片区域从唐代至民国,一千多年间,形成了23条大小坊巷,称之为“御街二十三坊”。街巷之名,大多源于宋、明两朝。现存的老房子、水井,多以清末民初为主,是杭州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市井风貌街区,也是杭州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
去年5月,二十三坊巷启动改造,按照计划,将在今年5月焕新亮相。
晓霞弄是上吴山的登山路,望仙阁网红机位就在这里。这条巷子,率先迎来提升改造。
从十五奎巷拐进晓霞弄,白墙黛瓦的建筑上仍挂着喜庆的红灯笼。阳光底下,两根图腾立柱,就像在白纸上点缀了几笔彩色。
紫阳街道十五奎巷社区党委书记任庆伟说:“柱子里面包裹着燃气管道,柱子主体的图案取自明代仇英的山水画,顶部的云头如意纹,是为二十三坊巷专门设计的。”
拾级而上,在半山腰远眺望仙阁,一幢白房的墙上有一首诗:“晓霞举处已轩轩,不厌登临笑语喧。楼阁矗天山拥寺,百年香火达晨昏。”这是清代杭州文人吴敬湘写的《登吴山晓霞弄远眺》。
巷子里的“巴尔干”民宿敞着门,隔壁搭了一排脚手架,示意房子内部正在装修。“二十三坊巷焕新亮相时,这里将开出一家新中式餐饮店,供游客上下吴山歇脚。”任庆伟说。
在二十三坊巷的改造过程中,杭州“老城旧改”和上城“韵味百巷”两套方案齐头并进,既改善硬件设施,也提升软件环境,打造“杭州味道、烟火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