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昨天上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市长姚高员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以来杭州取得的主要成绩,明确了2025年杭州发展主要目标和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以来政府工作回顾
2024年是杭州站在“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新起点,重整行装再出发、应势而动启新篇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杭州统筹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和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形成了一批具有杭州特色、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成果,“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实现“三个新”
1.“阔步向前看杭州”续写新篇章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860亿元、增长4.7%,稳居全国城市第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0.3亿元;经营主体突破200万户。
2.“科技创新最杭州”展现新图景
首个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试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33家;独角兽企业34家。
3.“天下再识新杭州”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见签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合作议定书,向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良渚论坛、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杭州国际日“世界市长对话·杭州”等重要国际活动圆满举办;《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第65位,创历史新高。
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1.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实施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83个,完成投资1133亿元、完成率130.7%。出台实施提振消费、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等措施,新增首店38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深入开展海外招商,新引进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5个,实际利用外资65.4亿美元。
2.促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大力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科技前沿领域重点攻关项目361项,实现国产替代3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9%。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布局成功落地,承接5项数据基础设施国家试点和IPv6提升行动国家试点,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券扩容至每年2.5亿元。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措施27条,升级总部经济政策2.0版,认定总部企业643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
3.促转型,重大改革攻坚有力
实施企业市内跨区迁移“一件事”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企呼我应”平台正式上线,“亲清在线、政策超市”被世界银行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1条,82%的新出让工业用地、93.2%的新增用能、93.8%的产业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新组建数据、人才、会展、体育等4家集团企业,杭实集团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4.拓平台,开放合作成效明显
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施行。成功举办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国际划联“杭州超级杯”等高水平赛事93场,举办展览176场、演唱会和音乐会154场。沪杭协同创新中心揭牌,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投用,杭甬“双城记”新一轮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5.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钱江新城二期等7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建设项目开工66个、完工30个,累计投资478亿元。大运河杭钢公园一期、良渚新城玉湖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地778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30公里。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集装箱水运航线4条,杭温高铁、杭绍甬高速杭州段、文一西路西延一期等建成通车,地铁四期全面开工。建设城乡风貌样板区43个、建成未来社区179个。
6.惠民生,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
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万元、达5080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4,全市190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8050”目标。吴越文化博物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总数达12家、居全国第2。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条例立法。
2025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4%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杭州将重点做好9方面工作。
1.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安排市级财政资金502亿元、迭代实施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7条。
优化“春晖计划”等涉企政策,为经营主体减负700亿元。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保持50%以上。
2.构建创业者的天堂和创新活力之城
开工建设杭州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加快谋定第3个大科学装置。
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8000件以上。
引育顶尖人才15名以上、各级领军人才500名、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
加快建设浙江新型算力中心等智能算力集群。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
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分别实现产值1100亿元、7500亿元、1900亿元、2800亿元。
3.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电梯等设备更新,力争拉动消费1000亿元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突破1.4万亿元。
举办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办好国际划联“杭州超级杯”等高水平赛事15项以上,申办2027年足联U20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
新增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100家以上。
4.打响“投资杭州”品牌
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55个,1亿元以上服务业固投类项目90个、其中10亿元以上35个,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35%以上。
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确保第一批14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96亿元,全年入选项目超200个、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供应建设用地5万亩、工业用地1万亩、“工业上楼”空间250万平方米,低效用地再开发4万亩。
5.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民营经济强市和高能级开放强市
迭代“三个为企”组合拳等系列举措,继续推出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持续打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品牌。
落实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
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900亿元、力争1050亿元。
开展杭州—维罗纳世界遗产地结好工作,办好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杭州日”系列活动。
6.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大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4条廊道建设,推进钱江新城二期、大城北运河文化带、云城、余杭城市中轴线、钱江世纪城、江南科学城、钱塘新区江东区块、临平数智城等8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快建成势,安排项目364个、力争完成投资728 亿元。
开工建设沪乍杭高铁、杭淳开高速。
全面建成西险大塘达标加固主体工程。
7.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优势
建设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国际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支持网剧网游网文“文化新三样”出海,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5.5%。
新改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1800处,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2000场。
8.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
统筹抓好钱塘江流域共保联治、西溪一体化保护管理等工作,支持淳安纵深推进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加力淘汰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加快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秸秆露天焚烧管理。
新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家,腾出存量用能空间50万吨标准煤以上。
9.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
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400套、公租房36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完成回迁安置6902户,实现5年以上未安置户动态清零。
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
粮食播种面积139万亩、总产量10.8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