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设为首页 |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去年柯城“摘帽”、江山今又“出山”
杭州日报讯 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衢州江山市被正式调出山区海岛县名单。听到这个消息,在江山市挂职的杭州山海协作干部武海蓉振奋不已,“江山近年来借力山海协作,放大资源优势,抓准山区县的内生动力重要来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杭州与衢州是“老搭档”——衢州六个县(市、区)中,有五个与杭州结对。其中,柯城区去年率先“摘帽”,如今江山市又紧随其后。近年来,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助力山区海岛县发展,杭衢山海协作探索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
助力农民增收
山海协作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根据规定,GDP超过500亿的县(市、区)要被调出山区海岛县名单;GDP低于500亿元但超过400亿元的县(市、区),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可以继续留在山区海岛县名单中,也可以主动申请调出。
2024年,江山市GDP为430.4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074元。
江山市选择了主动调出。据了解,江山市是浙江首个主动申请调出山区海岛县的县(市、区)。
江山市能顺利“出山”,离不开杭州的助力。
2021年以来,江山市利用杭州市、绍兴市山海协作援建资金3300多万元,支持村级项目31个,辐射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
作为江山-钱塘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峡口镇枫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五年增长了三倍。该村192亩的中药种植基地,此前因土地储水问题难以灌溉。钱塘区投入山海协作资金105万元实施滴水灌溉工程项目后,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带动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
去年率先“摘帽”的柯城区,同样借山海协作东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以“余东画村”为例,杭州与柯城区合作,挖掘当地农民画文化资源,将艺术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打造农民画创作基地、艺术展示馆、乡村美术馆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余东画村”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20万元增长到超100万元。在柯城区九华乡,杭州又利用协作资金打造了两期径山茶园100余亩,建成年产茶叶1.5万公斤的共富茶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在杭州建“飞地”
山区县借力开辟发展新空间
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点亮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一块块飞地,则成了山区海岛县招商引才的窗口。
衢州地处浙西山区,在招引高端人才和产业上存在短板。“飞地模式”让山区能够巧借省会的配套资源赋能自身发展。
2016年成立的衢州海创园,是衢州在杭州建设的第一块飞地。目前,园区已孵化项目84个,其中28个项目到“飞出地”实现产业化。
与衢州海创园相距仅4公里的柯城科创园,则探索出了“科创飞地”复合“消薄飞地”的新路径。柯城区整合资金3284万元,量化股权到区内86个经济薄弱村,购买柯城科创园的3609平方米物业。柯城科创园通过获得稳定的物业租金和税收收入,确保每年投资额的10%作为固定收益反哺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如今,山海协作地区在杭州的飞地已是“遍地开花”——去年,龙游-临安“科创飞地”龙临智谷启用;常山县在拱墅区设立“科创飞地”;临平-柯城、钱塘-龙游“产业飞地”新招引项目7个,到位资金7亿元;衢州海创园“科创飞地”运营管理机制迭代优化,与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明确8项深化合作事项。
家门口上名校
省会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山区
山海协作,是一场山与海的“双向奔赴”,其核心在于通过促进要素的充分流动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实现“山海共富”。
借助山海协作,杭州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断涌向山区,助力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上名校”“家门口看名医”。
去年9月,拱墅区教育局组建“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队,由首席专家陈音带领5名学科骨干进驻常山县实验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助力该校教研活动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步率达80%,校本课程开发数量增加40%。
作为山区县,常山县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较为突出。多年来,拱墅区先后推动育才教育集团、杭州四中、学军中学等名校与当地合作办学,助力该县高考一段上线人数实现“六连增”,连续三年实现“清北梦”;中考实现“七连升”,平均分达衢州全市第二。目前,常山已实现初中、小学、幼教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教共体和共享学校占比100%,去年还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在医疗领域,杭州与协作地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定期选派医疗专家到协作地区坐诊、手术、培训。其中,常山县人民医院与浙大一院建立医联体以来,设立近20个专家工作站,院内20多个学科有省级医院专家常驻或定期坐诊、手术。柯城区借鉴余杭区数字化经验,全区17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并上线医防融合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为2万多人次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记者从杭州市发改委了解到,去年,杭州与协作地区共开展科技、教育、文旅、卫健等领域合作项目47个,今年将继续聚焦社会事业合作,大力实施“医共体”、“教共体”、名师专家师徒结对等创新举措,深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提升协作地区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