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
2025-07-08 12:15:08 来源:都市快报
分享到:

杭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 

好多年轻人来比赛,年龄最小的21岁

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年轻人表现得怎么样?

近日,杭州市2025年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落幕,好多年轻人来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9.8岁。其中,有16名00后,占比达27%,创历年之最,年纪最小的只有21岁。

从文化程度上看,基本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员,拥有护理员等级证书的持证人数超八成。

捧走冠军奖杯的,是一名90后,叫傅正松,来自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随着中国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老年护理行业。

傅正松在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记者 江玥 摄

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比什么?

养老护理工作,是一项有温度的技术活。

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把最贴近真实的照护服务场景搬上了赛场,情景式导入老年人的身心照护需求。参赛选手以养老护理员岗位一天的服务内容为情境,考察“跌倒风险评估、手功能训练和急救处理”三项技能操作任务,评估选手们的综合实操能力,以及专业照护、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服务技能。

在实操考核中,“老人”会想方设法“刁难”选手。

“要我们插鼻饲管、吸痰、更换造口等。”33岁的傅正松说,这些场景,在工作中都遇到过,已经能熟练应对。

21岁的沈杭晓也参加了杭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拿到了优胜奖。

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看中的是发展空间。参加技能大赛,正是提升业务技能、获得晋升机会的一条“捷径”。

对刚踏入养老行业不久的沈杭晓来说,参加技能大赛堪比“高考”,“题量很大,还要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照料计划,实操考核也不容易”。

以赛促培,是杭州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选拔养老护理领军人才的重要一步。

沈杭晓是杭州人,两年前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学专业毕业。同班同学有的去了医院,有的做起了电商直播,而他选择踏进“养老圈”,目前在滨江绿康阳光家园做养老护理员。

“带着老人锻炼身体、组织趣味活动……在养老院的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沈杭晓说。

10%的养老护理员都是00后

上个月,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陈映红带着护理科科长许征骏和科室人员出现在了杭州师范大学校内招聘会现场。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盯紧“社工”和“幼师”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招揽更多年轻人加入福利院。

“院校中有两个专业比较对口,一个是开设才两年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一个是护理学,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去医院。”许征骏说。

不过,许征骏反其道而行,从医院跳槽到了福利院。

2008年,他辞去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加入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投身养老行业。至今,他已为院里培养了9名在大赛中获奖的养老人才。

“如果说老一代的养老人像‘护工’,那我们现在培养的年轻人,就是有专业深度和发展潜力的养老行业人才。”许征骏介绍,近两年来,有不少“00后”进入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占比10%。

刚捧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冠军的傅正松,正是许征骏5年前看着他进入养老行业的,“对他印象深刻,面试成绩第一”。

程序员如何成为

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冠军?

“张爷爷,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傅正松准备把他抱上轮椅,带他出去散步。

谁也没想到,这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进入养老行业也才5年。

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傅正松在老家义乌的银行系统工作。后来又来到杭州找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2020年,他来到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成为一名护理员。

“养老工作,不就是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嘛。”自小跟着爷爷长大的傅正松,以为养老工作“很简单”。

入职后,他才知道,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其他的养老机构不一样。这是一家政府托底的福利机构,承担着照顾社会“三无”人员、年满18周岁的孤儿和查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任务。院内老年人数量占比20%左右,85%以上的服务对象患有精神、智力或肢体障碍。

“今天给我们吃啥?”

“有梅干菜扣肉吗?”

中午10点40分,是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午饭时间,几位老年人用杭州话和傅正松打招呼。

在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打饭时,老人觉得红烧肉少了一块就会发脾气,不吃不喝;两位老人合作搭积木时,突然就会动起手来……

“前一秒,两个人玩得好好的,下一秒,一巴掌就拍下来了。老人情绪不稳定或发病时,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刚入职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傅正松也会觉得很委屈。

带教的师父告诉他,“要先安抚他们的情绪,再进行自我消化”。

这句话,傅正松一直记在心里。

“你现在有点胖,要少吃肉、多运动啊。”现在,傅正松就像老人们的“大家长”,把老人们当做孩子。

下午3点,是护理员巡视房间的时间,傅正松要给做过腹部造口手术的老年人更换造口引流袋。

102房间的陈爷爷因为和隔壁床的老人闹矛盾,正在发脾气。

“不换不换,你出去。”

傅正松会把老人发脾气的时间一一记录在档案本里,根据每天的记录,找出规律,挑老人心情好的时候再上门。

“你是傅正松,我是沈运河。”

“对了,爷爷真棒。”看到傅正松进来,正在看电视的沈运河指指他,又指指自己。因患认知障碍症,两三年前,沈运河渐渐忘记了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所有人。

每次看到傅正松,他都会问:“你是谁?”“我是谁?”傅正松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有一天,我去查房,他看到我,突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又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这让傅正松感到很意外,“我看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这也是养老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杭州每万名老年人

拥有持证护理员27.93人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事业中最基层、最接地气的人,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50万名。

当前,养老市场的用工需求已从过去单一的生活照料,升级为涵盖护理、康养、急救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服务。

2024年,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

在杭州,养老护理员队伍已突破1万人,其中持证人数6000多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27.93人,高级及以上护理员占比超过19%。

“近两年,杭州通过院校合作,向养老机构定向输送护理专业学生。比如,杭州师范大学和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养老护理专业,育婴、幼教专业等拥有专业知识与创新活力的‘00后新兵’,就是未来的养老人才。”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丁茜琼介绍,杭州也在积极落实《浙江省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入职奖补办法》,引导、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3万-5万元的入职奖补,激发青年人才投身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不断加入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正在把夕阳事业做成朝阳产业。不过,仍然任重而道远。

“年轻人的加入,将推动养老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而养老行业也将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陈映红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通讯员 谢薇薇 於婉琳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