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新闻热线:   0571-8825521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杭州让“友好”走进他们的心
2025-08-19 09:54:34 来源:每日商报
分享到:

“阿姨,我来给您送餐了!”时隔一年再见到吴礼辉,来给老人送餐的他显得熟络多了。去年7月,这位江西小伙来到杭州当外卖骑手,还主动加入了西湖区西溪街道“助老专送小哥队”,“我现在可是区域的跑单王,一天能跑百来单呢!”

为什么这么拼?吴礼辉笑着说,多赚点钱,想在杭州安家。

其实,这个念头,在他来杭州没多久就有了。“和我去过的很多城市不一样,杭州很温暖,方方面面的。”

眼下,新就业群体已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数据显示,杭州的新就业群体总数已达到91.6万人。

如何让这万千奔跑的身影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杭州将破题的关键落在“友好”,从政策关怀、硬件配套、个人成长等领域,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未来的“温暖之城”。

提升学历技能、参与基层治理 找到城市归属感的“杭州解法”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业态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的诉求也在日益多元。

“我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学习,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同台竞技,展现女性外卖配送员的自我价值与尊严。”去年8月,“饿了么”优选骑手队长黄晓琴带着憧憬,走进了浙江开放大学“小哥学院”。在她的带动下,身边七八个骑手都报考了“小哥学院”。

“我现在要管理90多人的骑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对我的工作开展还是挺有帮助的,特别是在管理思维上。”面对工学矛盾,黄晓琴表示,课程以网课为主,学习时间很灵活,和送餐不冲突,而且学费也可以全额报销,没什么压力,“现在大家忙完了就聚在一起学习,氛围很好。”

浙江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哥学院”2025年秋季招生正在进行,现在新就业群体对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多,“小哥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教育+实操”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为150位左右的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圆上“大学梦”。

与此同时,杭州还借力青年夜校等平台,为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拓展更多渠道。

以拱墅区为例,围绕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属关注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定制专属青年夜校,开设美发造型、新媒体制作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授课教师会根据“零基础”和“易上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在兼顾课程普惠性和实用性的情况下,突出实操技巧训练,给有就业转岗和创业需求的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找到归属感,此心安处是吾乡?西湖区蒋村街道给出了又一种“解法”,将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受益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外卖员、快递员提出想要参与基层治理或是公益服务,发挥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蒋村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家好介绍。

对此,街道在原有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以新就业群体为主体的“蒋小志”志愿者联盟,利用其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下设应急志愿服务队、助老助残送餐志愿队、网格治理志愿服务队等。目前,联盟参与人数已经发展壮大到800余人。

引入第三方评估 整合服务资源 “友好”需要更深度的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各地都会不定期开展丰富的活动,包括安全培训、心理辅导、法律援助、青年交友等。但部分外卖员、快递员以及网约车司机却心存疑惑:这些课程真的有用吗?上课的时间用来跑单赚钱不好吗?

面对自上而下的供给和自下而上的需求之间的错位矛盾,陆文荣指出,精准化的服务很关键。

“一方面要‘把好脉’,开展前期摸排,了解新就业群体当下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起该群体的社会反馈机制,科学衡量服务工作的最终成效。”

与此同时,享受多元保障也是新就业群体所期待的。“在我们送餐的骑手队伍中,很多都有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疼痛等职业病,想去做针灸,一次就得上百元,多数人都舍不得去。”黄晓琴坦言。

陆文荣建议,可以为新就业群体定制“个人缴费、企业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方协同的保险品种,缴纳门槛可以低一些,但是能给新就业群体起到托底的作用。“针对意外险、医疗险,是否可以开辟出更多的险种,或者以互助金的形式为他们织密保障网,这些工作都值得去深入探索研究。”

新就业群体是新经济形态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迈入特大城市,正在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来说,平台经济的全链生态已融入城市基因,新就业群体作为产业链中最末端也是最活跃的一环,在城市生态运营和产业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未来,如何让杭州这座创新之城对新就业群体展现出更深厚的“友好度”与包容性?陆文荣也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方面,要以更高的站位,将目前相对分散的涉及新就业群体管理和服务的资源进行更有力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形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良好社会公益生态。

“政府出政策,起到托底性、普惠性作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培育等方法,鼓励职能部门相关职能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建立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协同力量。此外,群团组织积极改革,培育和扶持更多民办非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活动。”

换句话说,杭州要做的不再是零散的阵地打造或是活动组织,而是一套融合了制度保障、组织关怀与社会支持的“城市融入方案”。

累了有地歇脚 碰一下“丝滑”进门 “友好”就在这些细节里

吴礼辉的一天很充实,早上7点,他已经奔跑在路上。

“现在是早餐配送时段,到9点45分,就得去给老人送午餐了。”今年,因为人手减少,他的送餐任务更艰巨了,“1个小时得跑完18户,这些老人都住在不同小区,一个个送过去差不多要爬四五十层楼,不过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有价值感,叔叔阿姨很热情,给我塞水果、零食,还有消暑药呢。”

忙完中午送餐高峰期,就到下午两点了,这时候他会给自己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吃口饭,刷会儿视频。

“在西湖区,休息的地方有很多,去年刚来的时候,暖蜂驿站让我印象深刻,里面免费茶水、手机充电、应急用品等服务一应俱全。今年就更多了,不仅各个小区门口会有凉茶供应,像塔斯汀、麦当劳等商家也会免费提供冰饮。”这些细节之处的温暖,让吴礼辉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人情味。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很多城市送过外卖,但杭州是一个很会为他们“操心”的地方,饭吃得好不好,房租便不便宜,跑单累了有没有地方可以休息……“所以来了以后一两个月,我就想留在这里了。”

聚焦“一餐饭”“一张床”等关键小事,杭州重点打造暖“新”服务场景,推广建设“15分钟暖心服务圈”,沿着小哥工作圈、生活圈优化服务场景布局,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025个服务驿站,推出2537个友好场景。

不过,对于像吴礼辉这样的新就业群体来说,能不能赚到钱,更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早在2023年,杭州市富阳区首创具备“身份证、规范证、保障证”功能的“小哥码”。2024年7月,杭州升级版“小哥码”,打通美团、饿了么等7大平台数据,实现1320个需登记进门物管小区“一码通行”。今年,杭州“小哥码”全省推广,进入小区配送时,“扫一扫”“碰一下”便可自动登记、验证,通行全过程最快仅需3秒钟。同时,对骑手进入小区后的行为进行规范,出现问题可线上追溯。

“以前进小区还要填登记信息,现在扫一扫或者碰一碰就可以直接进去,配送效率更高,一天下来可以多送三四单,和物业人员的关系也更和谐了。”吴礼辉晒出手机上的二维码,一边竖起大拇指。

在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陆文荣看来,新就业群体“友好”主要体现在服务、管理和城市文化上。“区别于传统的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在职业定义和权益保障上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政府来说,要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并将其有序地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明确其责任义务。当然,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更是让友好可触可感。”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杭州在诸多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比如,出台了《杭州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试行)》,填补杭州在新业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领域的政策空白,提供优质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而小哥驿站的打造,更是让新就业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就近享受到政府服务。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吕园元 记者 严佳炜  编辑:高婷婷】
  • 时政
  • 经济
  • 城建
  • 文化
  • 民生
  • 墅评

新闻网站: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

政府门户网: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滨江)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